一起答

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德育的形式有(  )。

    • A.家庭德育
    • B.学校德育
    • C.区域德育
    • D.社会德育
    • E.民族德育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

    •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 B.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 C.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   
    • D.可以促进民主
    • E.促进社会的变革
  3. 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包括(  )。

    • A.干部轮换制度
    • B.定期评议制度
    • C.值日生制度
    • D.值周生制度
    • E.民主教育活动制度
  4. 多项选择题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  )的过程。

    • A.前制度化教育
    • B.近代教育制度
    • C.现代教育制度
    • D.非制度化教育
    • E.制度化教育
  5. 陶冶包括(  )。

    • A.人格感化
    • B.环境陶冶
    • C.艺术陶冶
    • D.情境陶冶
    • E.审美陶冶
  6.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

    • A.动机作用
    • B.方向作用
    •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 D.提升智慧
    • E.获得体能、体魄的提高
  7. 关于讲授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 B.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
    • C.注意启发
    • D.讲究语言艺术
    • E.可分为讲述、讲演、讲解三种方式
  8. 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  )。

    • A.发展方向
    • B.发展原则
    • C.发展结果
    • D.发展速度
    • E.发展阶段
  9.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

    • A.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 B.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 C.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 D.影响教育的质量
    • E.影响教育方法和手段
  10. 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1.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  )。

    • A.必要的规章制度
    • B.正确的班级舆论
    • C.共同的生活准则
    • D.优良的班级传统
    • E.一定的活动节律
  12. 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13. 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14. 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15. 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16. 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17.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___。

  19.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____。

  20.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______过程中实现的。

  2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23. 在教学史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24. 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5.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l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

  26.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7. 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
    • B.政治经济制度
    • C.上层建筑
    • D.科学技术
  28. 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 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 D.信息革命的出现
  29. 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 A.讲授提纲和讲义   
    • B.教科书和参考书
    • C.教科书和讲义   
    • D.讲义和参考书
  30. 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中的(  )。

    • A.常规管理
    • B.民主管理
    • C.平行管理
    • D.目标管理
  31. 单项选择题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 A.《中庸》   
    • B.《孟子》   
    • C.《大学》
    • D.《学记》
  32. 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 A.凯洛夫
    • B.赞可夫
    • C.布鲁纳
    • D.维果茨基
  33.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 D.看具体情况,具有多端性
  34. 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

    • A.特朗普制
    • B.道尔顿制
    • C.分组教学制
    • D.班级授课制
  35.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教育所推崇的理想。

    • A.前制度化
    • B.非制度化
    • C.制度化
    • D.义务
  36. 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

    • A.社会地位
    • B.经济地位
    • C.文化地位
    • D.政治地位
  37. 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限,由学生自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单元活动的教学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制 
    • B.分组教学制   
    • C.道尔顿制   
    • D.设计教学法
  38.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 A.德育意义
    • B.德育内容
    • C.德育目标
    • D.德育任务
  39. 儿童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个别差异性
  40. 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是(  )。

    • A.教育规律   
    • B.教育任务   
    • C.教育目的   
    • D.教育内容
  4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

    • A.前提条件
    • B.必要保证
    • C.必然要求
    • D.必然结果
  42. 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教学过程的哪一特点?(  )

    • A.教育性
    • B.指导性
    • C.间接性
    • D.交往性
  43.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 A.成立了班委会   
    • B.开展了班级工作
    •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44.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45. 教学原则是依据(  )来制定的。

    •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B.教育部颁发的文件
    • C.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规律
    • D.教学目的
  46. (  )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 A.杜威
    • B.卢梭
    • C.洛克
    • D.夸美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