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四)
- 
				
麻老师在自修课时发现张亮、李宏、马威三位同学在讲话,就过去训斥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他们的绰号(说话声音最响的张亮为“大喇叭”,声音有点沙哑的李宏为“破喇叭”,头发厚黑粗硬的马威为“黑刺猬”),并罚他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站立至下课。第二天上课,又看(听)到李宏、马威等在底下讲话,麻老师顿时走到他们身边,拿出胶带纸,令班干部帮他把他们的嘴封起来。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
 - 
				
请以“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为主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 
				
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 
				
简述课件图像的选择与呈现策略。
 - 
				
简述学生的基本权利。
 - 
				
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征。
 - 
				
简述工具书的检排方法。
 - 
				
以反映事物的内在特性或特征为内容的概念属于( )
- A.关系概念
 - B.属性概念
 - C.操作性概念
 - D.集合概念
 
 - 
				
最常用的差异量数是( )
- A.全距
 - B.标准差
 - C.方差
 - D.平均差
 
 - 
				
是以已有的用法来解释所定义的词语;适当地描述所要界定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是( )
- A.约定性定义
 - B.描述性定义
 - C.纲领性定义
 - D.操作性定义
 
 - 
				
“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是( )
- A.比较
 - B.分析
 - C.分类
 - D.综合
 
 - 
				
呈现大自然多样性的热带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最后栖息地,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面对热带森林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在已开发地区,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开发区,尤其在严重降雨区,一旦那些山坡的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问题。多数植物种类分布广泛,能够承受局部砍伐并幸存下来,但有些种类分布范围很狭窄,过量砍伐会使之永远消失。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
- A.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
 - B.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
 - C.分析乱砍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
 - D.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胳、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 B.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 C.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骼、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 D.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
- A.都是正概念
 - B.都是负概念
 - C.前者是负概念,后者是正概念
 - D.前者是正概念,后者是负概念
 
 - 
				
下列属于差异量数的是( )
- A.标准差
 - B.平均数
 - C.众数
 - D.中数
 
 - 
				
下列属于事实论据的是( )
- A.公式
 - B.科学原理
 - C.数据
 - D.谚语
 
 -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 B.“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五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
 - C.“三曹”指的是汉末曹操及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三苏”指的是宋朝的苏洵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他们在诗歌和散文上各有成就。
 - D.“左联五烈士”是一九三一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政府秘密杀害的五位革命作家,他们是柔石、殷夫、冯铿、胡也频、李伟森。
 
 - 
				
白居易在听琵琶女的演奏后,写下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这是艺术鉴赏效应中的( )
- A.领悟
 - B.共鸣
 - C.期待
 - D.净化
 
 - 
				
中国最大的丛书是清朝的( )
- A.《资治通鉴》
 - B.《永乐大典》
 - C.《古今图书集成》
 - D.《四库全书》
 
 - 
				
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东方红”l号发射成功
 - C.“神舟”5号飞船进太空
 - D.“远望”l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系统科学地总结了16世纪末-17世纪中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 )
- A.《农政全书》
 - B.《齐民要术》
 - C.《天工开物》
 - D.《农经》
 
 - 
				
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发行的药典是( )
- A.《本草纲目》
 - B.《丹经》
 - C.《千金方》
 - D.《唐本草》
 
 - 
				
海洋技术的两个标志技术是海水利用和( )
- A.远洋捕捞
 - B.海上采油
 - C.深海开采
 - D.海水养殖
 
 - 
				
倡导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是( )
-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蔡元培
 - D.陶行知
 
 - 
				
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 )
- A.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思想品德欠佳的学生
 - B.教师对学生要赏罚分明,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当从严惩罚,包括适当的体罚
 - C.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 D.教师对学生应当严慈相济,要把严格要求学生与关心、爱护学生结合起来
 
 -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于( )
- A.夏朝
 - B.周朝
 - C.春秋战国时期
 - D.汉朝
 
 -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工作量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 )
- A.三分之一
 - B.四分之一
 - C.五分之一
 - D.一半
 
 -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六条是( )
- A.“教书育人”
 - B.“爱岗敬业”
 - C.“终身学习”
 - D.“为人师表”
 
 - 
				
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具有“母法”地位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 
				
颁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是( )
- A.国务院
 - B.原国家教委
 - C.教育部
 - D.全国教育工会
 
 - 
				
《教师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提出的申诉,应当在接到申诉的多少天进行处理( )
- A.15日内
 - B.30日内
 - C.30日后
 - D.60日内
 
 -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共有( )
- A.8章63条
 - B.8章84条
 - C.9章43条
 - D.6章40条
 
 - 
				
班主任教师私拆学生装有同学或朋友照片的信件,侵犯的是学生的( )
- A.名誉权
 - B.肖像权
 - C.财产权
 - D.隐私权
 
 - 
				
我国教师的我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界定为( )
- A.准公务员
 - B.专业人员
 - C.知识分子
 - D.国家干部
 
 -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
- A.五、六周岁
 - B.五、七周岁
 - C.六、七周岁
 - D.六、八周岁
 
 - 
				
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 C.《教师资格条件》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时间是( )
- A.1982年l2月4日
 - B.1988年4月1 2日
 - C.1993年3月29日
 - D.2004年3月l4日
 
 - 
				
终身教育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 )
- A.中世纪
 - B.18世纪
 - C.19世纪
 - D.20世纪
 
 - 
				
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扮演好( )
- A.授业解惑者角色
 - B.研究者角色
 - C.管理者角色
 - D.心理医生角色
 
 -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 A.德育
 - B.劳动技术教育
 - C.体育
 - D.智育
 
 -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 A.高水平的智力
 - B.实践能力
 - C.健康体魄
 - D.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