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综论试题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继续实施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留学人员通过( )等各种形式参与祖国建设

    • A.停薪留职
    • B.合作研究
    • C.回国讲学
    • D.考察咨询
  2.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

    • A.开展专业科目继续课程
    • B.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
    • C.举办示范性高级研修班
    • D.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3.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主要培训项目。重点项目包括:( )

    • A.高级研修项目
    • B.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
    • C.岗位培训项目
    • D.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4. 加强人才政策协调,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身份壁垒,突破人才流动中的( )等制度性障碍,制定专业技术人才依法自由流动的管理服务政策

    • A.地区
    • B.部门
    • C.所有制
    • D.城乡
  5.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加强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政策的贯通。参加“工程”培养培训和学习情况作为个人专业技术经历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记载。完善继续教育与( )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

    • A.工作考核
    • B.职称评聘
    • C.竞争上岗
    • D.岗位聘任(聘用)
  6.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目标任务提出: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 )等12个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

    • A.装备制造
    • B.新媒体
    • C.生物技术
    • D.新材料
  7.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 )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 A.突破关键技术
    • B.加强军工产业
    • C.发展高新产业
    • D.带动新兴学科
  8. 为充分发挥专家作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2年全面启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参加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的专家将主要从高层次人才比较集中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中遴选,重点是( )

    • A.两院院士、国家特聘专家
    • B.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C.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D.“千人计划”人选
  9. 我国博士后管理体系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申请做博士后研究的资格和条件是( )

    • A.新近获得博士学位
    • B.崇尚学术
    • C.年龄在35岁以下
    • D.身体健康的人员
  10. 所谓“柔性引才”,指的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根据人才的实际情况和本区域自身的环境条件,有的( )

    • A.可以实行“项目聘用”
    • B.可以每年请其前来讲学几次
    • C.可以聘用一段时间
    • D.可以请他度假顺便指点
  11. 市场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中起( )作用

    • A.决定性
    • B.主导性
    • C.辅助性
    • D.基础性
  12. 以素质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是要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要为依据,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在提高综合素质基础上,着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能力

    • A.学习能力
    • B.实践能力
    • C.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D.创新创业能力
  13. 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 ),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

    • A.职责
    • B.任职条件
    • C.任期
    • D.在任职期间领取工资
  14. 实施人才投资优先方针,首先要确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做到( )使人才资本积累优先于物质资本积累

    • A.人才投资优先保证
    • B.加大人才资本投资力度
    • C.提高人才资本投资效率
    • D.迅速增加人才资本积累
  15. 人才也有生态位,也有适合他生存的环境状态。生物物种的生态位,讲究的是自然环境各类指标,人才的生态位要复杂的多,涉及到外在的( )

    • A.政治环境
    • B.经济环境
    • C.法制环境
    • D.学术环境
  16.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 )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应承担()主体的角色

    • A.政府
    • B.投资
    • C.个人
    • D.社会
  17. 从工作方法上来说, “分类开发,协同推进”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统筹不同()等各类人才的发展,形成各类人才持续成长、协调发展的局面

    • A.层次
    • B.区域
    • C.行业、领域
    • D.所有制
  18. 所谓“人才特区”就是在更加宽松的改革权和试验权的基础上,允许人才管理模式和政策具有( ),允许在与国际人才管理接轨方面突破现有的体制政策限制

    • A.优先性
    • B.特殊性
    • C.普遍性
    • D.权威性
  19. 《人才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 )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 A.规模宏大
    • B.结构优化
    • C.布局合理
    • D.素质优良
  20. 《专技人才规划》提出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基本原则:( )

    • A.服务发展,人才优先
    • B.以人为本,制度创新
    • C.高端引领,强化基层
    • D.分类开发,协同推进
  21. 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才特别是站在科技发展前沿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推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中的( )地位进一步凸显

    • A.战略性
    • B.基础性
    • C.关键性
    • D.协同性
  22.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A.重要
    • B.第一
    • C.物质资源
    • D.不可获取的资源
  23.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应当对其进行( )。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 A.定期考核
    • B.民主评议
    • C.定期考察
    • D.能力测试
  24.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确定200家左右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制定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申报和管理办法,每年由各地各部门组织申报,经审核批准后运行。加强基地承担培养培训任务评估检查,建立()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 A.延续
    • B.退出
    • C.选评
    • D.竞争
  25. 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施教机构建设的培训实体,不改变原有隶属关系,在继续教育业务上接受管理单位的指导,实行()的管理机制

    • A.人、财、物相互统一
    • B.人、财、物相对独立
    • C.人、财、物相对集中
    • D.人、财、物相互分散
  26.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 )

    • A.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 B.全部归个人所有
    • C.全部归单位所有
    • D.个人与单位协商决定
  27. 迄今为止,法律意义上的“职称”就是( )

    • A.专业技术职务
    • B.专业技术资格
    • C.技术称号
    • D.学术称号
  28. 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实行()制度。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应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年度任务计划,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和下一年度计划报推荐设立该基地的管理单位审核

    • A.年度计划审核制度
    • B.年度计划备案制度
    • C.年度计划申报制度
    • D.年度计划审核备案制度
  29.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继续教育对象实行()。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职、职业资格及人才流动的重要依据。”

    • A.申报制度
    • B.登记制度
    • C.备审制度
  30.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是经()认定,以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充、更新知识,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内容开展教育培训的机构,是国家培养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平台

    • A.科技部
    • B.教育部
    • C.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31. 我国博士后制度培养和使用人才具有自己的特色。()是我国博士后制度迅速形成规模的重要原因, 也是我国博士后制度最大的特点

    • A.国家主导
    • B.行业支持
    • C.企业参与
  32.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有如下规定: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也可以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后必须出站,或者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

    • A.二年半
    • B.三年
    • C.五年
  33. 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较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标准

    • A.基本
    • B.必备
    • C.最高
  34. 要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采取多种形式,逐步研究建立( )国家投保制度

    • A.重要人才
    • B.海归人才
    • C.企业高端人才
  35.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原则,搭建高效便捷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 A.均等化
    • B.差异化
    • C.一体化
  36. 职业资格是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 )与从业资格

    • A.注册资格
    • B.执业资格
    • C.任职资格
  37.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根据地域和领域发展需要,按照“优化布局、突出特色、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 )

    • A.集中统一管理
    • B.分地区管理
    • C.分级分类管理
  38. 为了加快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1985年我国开始建立博士后制度, 选择一批优秀的博士毕业生, 到一些科研环境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 承担科研项目,进行()的独立科研训练, 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使他们加速成长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 A.为期半年
    • B.为期1年
    • C.(2- 4)年
  39. 2007年《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 )

    • A.10天60学时
    • B.12天或72学时
    • C.14天84学时
  40. 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产物。被视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A.义务教育
    • B.终身教育
    • C.在职教育
  41.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事部于2005年9月27日印发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10年6年间,国家将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等5个领域,重点培训( )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 A.100万名
    • B.200万名
    • C.300万名
  42.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 )转变,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A.人员管理
    • B.岗位管理
    • C.编制管理
  43. 2010年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实施( )战略的总体规划,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A.科教兴国
    • B.小康社会
    • C.人才强国
  44.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是在国家( )的总体框架下,与其他各类人才规划相并列,与19个重点领域人才规划相衔接的一个专项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 A.人才规划
    • B.“十二五”规划
    • C.科技、社会发展规划
  45. 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指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或具有()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

    • A.领导职务
    • B.非领导职务
    • C.专业技术职务
  46. 专业技术人才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上定义的。一般而言,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拥有特定的()并以其所掌握的专业技术从事专业工作,且因此获得相应利益的人

    • A.专业技术
    • B.专业知识
    • C.专业技能
  47.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 A.脑力
    • B.智能型
    • C.创造性
  48.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具有( )

    • A.主观性
    • B.能动性
    • C.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