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科主治医师模拟题之职业病学3(附答案备考精选)
-
治疗还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大量维生素
- B.早期、短程适量用糖皮质激素
- C.应用保肝药物
- D.应用保肾药物
- E.应用肌苷、辅酶A等药物
- F.应用钠洛酮
-
可选择处理发绀症状的药物是
- A.亚甲蓝
- B.二巯丁二钠
- C.二巯丙醇
- D.乙酰胺
- E.4-二甲基氨基苯酚
- F.亚硝酸钠
- G.甲苯胺蓝
- H.硫代硫酸钠
-
急诊时应重点检查的项目是
- A.血清高铁血红蛋白测量
- B.血、尿常规
- C.肾功能检查
- D.肝功能检查
- E.心电图、心肌酶谱
- F.血氧饱和度检查
- G.胸部X线检查
- H.腹部B超检查
-
苯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 A.急性苯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患者出现兴奋、欣快感、步态不稳甚至意识模糊等症状
- B.慢性苯中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
- C.慢性苯中毒还可引起感觉运动神经对称性混合损害,表现为手套、袜套样分布的肢端末梢神经炎、感觉异常
- D.慢性苯中毒可损害造血系统,表现为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增多等
- E.慢性苯中毒可引起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食欲缺乏、隐性腹痛等症状
- F.慢性苯中毒可引起皮肤黏膜病变,表现为脱色素和色素沉着加深
-
题干:上海市嘉定区某乡办化工厂生产"油溶黑"染料,主要原料为硝基苯、苯胺。××××年8月17日下午1时,工人张某在常规操作加入苯胺时,由于管道陈旧,导致管道爆裂,苯胺沾染衣服和皮肤,经简单清洗换衣后继续工作,下班后感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继而出现口唇、指甲发绀等症状立即送医院救治。急诊应作的处理是
- A.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吸氧
- B.可用5%醋酸溶液清洗皮肤上污染物,再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
- C.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皮肤上污染物,再用热肥皂水或清水清洗
- D.可用75%乙醇擦拭皮肤上污染物,再用清水冲洗
- E.及时使用特效解毒药物
- F.给予呼吸中枢兴奋药及强心、升压药物
-
可作为苯作业人员被列为观察对象的判别指标是
- A.白细胞数波动于4×10 ~4.5×10 /L(4000~4500mm )
- B.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10 ~80×10 /L(6万~8万/mm )
- C.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 /L(400万/mm ),女性低于3.5×10 /L(350万/mm
- D.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12g/dl),女性低于110g/L(11g/dl)
- E.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出现幼稚或形态不正常的血细胞
- F.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降低
-
题干:某女性患者,46岁,1981年6月~1990年10月从事油漆工作,作业环境无机械通风排毒设施及自然通风,个人无防毒口罩,穿单位统一着装的工作服工作。患者从1990年离岗以后未再从事过油漆工作。1993年8月20日,患者因自觉头痛、头昏、疲乏无力、眼痛、刷牙出血、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入院检查。入院后对该患者进行了全血、肝功能、心电图、B超、内科等检查,结果肝功能、心电图、B超均未见异常,全血WBC:3.6×10 /L。 要明确该患者的诊断,还应进行的临床检查是
- A.每1~2周复查全血,连续3个月
- B.血苯测定
- C.尿酚测定
- D.尿对氨基酚含量测定
- E.骨髓穿刺检查
- F.血、尿ALA测定
-
为何在该部位引起职业肿瘤
- A.接触部位
- B.转化部位
- C.蓄积部位
- D.活化部位
- E.代谢产物排泄部位
-
题干:某颜料制造厂男工,工龄10年,因血尿入院,怀疑是膀胱癌。采集职业史时应注意询问何种生产性毒物的接触史
- A.铬酸盐
- B.苯
- C.氯乙烯
- D.联苯胺
- E.氯甲醚
-
联苯胺主要职业危害是引起
- A.膀胱癌
- B.白血病
- C.肺癌
- D.皮肤癌
- E.肝癌
-
职业肿瘤是指
- A.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肿瘤
- B.由物理因素引起的肿瘤
- C.由化学因素引起的肿瘤
- D.由致癌因素引起的肿瘤
- E.由职业性致癌因素引起的肿瘤
-
在工业生产中,接触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页岩油、石蜡能引起
- A.肺癌
- B.肝癌
- C.膀胱癌
- D.皮肤癌
- E.白血病
-
主要引起肺癌的物质是
- A.氯乙烯、氯甲醚、砷、铬酸盐
- B.联苯胺、氯甲醚、砷、苯
- C.苯、氯甲醚、砷、铬酸盐
- D.氯甲醚、砷、焦炉逸散物、铬酸盐
- E.联苯胺、氯甲醚、砷、铬酸盐
-
人类历史上,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的第一个职业肿瘤是
- A.石棉矿工-胸膜间皮瘤
- B.扫烟囱工-阴囊癌
- C.接触放射性物质人员-肺癌、白血病
- D.生产品红染料的工人-膀胱癌
- E.老年家具工-鼻窦癌
-
确认的致癌物的判定依据来自
- A.临床观察
- B.实验研究
- C.流行病学调查
- D.动物实验
- E.体外试验
-
职业肿瘤的发病特点,不包括
- A.接触明确的致癌因素
- B.潜伏期长、但发病年龄早
- C.有一定好发部位
- D.同一致癌物可引起不同部位肿瘤
- E.潜伏期长、发病年龄以50~60岁多见
-
我国法定职业性肿瘤中,不包括
- A.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 B.苯所致白血病
- C.煤焦油所致皮肤癌
- D.氯甲醚所致肺癌
- E.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
某化工厂,近来发现肺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为了评价肺癌的发生与该厂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联系,应进行何种调查
- A.肺癌普查
- B.典型调查
- C.劳动卫生现况调查
- D.病例-对照调查
- E.健康体检
-
矽尘所致肺癌的调查属于
- A.横断面调查
- B.回顾性调查
- C.专题调查
- D.前瞻性调查
- E.事故调查
-
尘肺或职业中毒的普查属于
- A.队列调查
- B.回顾性调查
- C.回顾性队列调查
- D.描述性横断面调查
- E.分析性横断面调查
-
为了解职业性损害的分布情况,常采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 A.描述性横断面调查
- B.分析性横断面调查
- C.病例-对照调查
- D.前瞻性调查
- E.回顾性调查
-
健康监护的内容,不包括
- A.健康状况分析
- B.定期体检
- C.劳动能力鉴定
- D.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 E.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
关于健康监护的论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健康监护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 B.通过各种健康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
- C.是早期发现健康损害的重要手段
- D.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是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之一
- E.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健康损害,以便采取措施
-
关于生物监测,正确的说法是
- A.目的是为了发现生物标志物
- B.生物监测可以代表经呼吸道接触量
- C.生物监测不能反应机体总的接触量和负荷
- D.生物监测可用于筛检易感者
- E.生物效应剂量是表示吸收到体内毒物的量
-
有关生产环境监测的目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掌握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分布情况
- B.估计人体接触水平的最佳方式
- C.了解生产环境的卫生质量
- D.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
- E.检查预防措施效果
-
能引起肝癌的是
- A.联苯胺
- B.氯甲醚
- C.砷
- D.氯乙烯
- E.铬酸盐
-
能引起皮肤癌的是
- A.联苯胺
- B.氯甲醚
- C.砷
- D.氯乙烯
- E.铬酸盐
-
能引起膀胱癌的是
- A.联苯胺
- B.氯甲醚
- C.砷
- D.氯乙烯
- E.铬酸盐
-
某皮鞋生产厂的粘合工,女性,工龄5年,近来主诉头痛、头晕,化验发现白细胞总数下降,此工人易患何种职业肿瘤
- A.膀胱癌
- B.白血病
- C.肺癌
- D.皮肤癌
- E.肝癌
-
某建筑保温材料厂男工,工龄25年。近日被诊断为肺间皮瘤。其可能接触的致癌物是
- A.铬酸盐
- B.氯甲醚
- C.联苯胺
- D.氯乙烯
- E.石棉
-
某雄黄矿工人,工龄20年。近来被确诊为肺癌。其接触的致癌物可能是
- A.铅
- B.砷
- C.铬
- D.锰
- E.镍
-
某化工厂的清釜工,在体检时发现l例肝血管肉瘤癌,该工人最可能接触了
- A.氯乙烯
- B.氯甲醚
- C.甲醛
- D.己内酰胺
- E.联苯胺
-
某化工厂男工。工龄10年,近因出现血尿就诊,被确诊为膀胱癌。有哪种化学物质的接触史,才可考虑为职业肿瘤
- A.氯乙烯
- B.氯甲醚
- C.联苯胺
- D.二甲苯
- E.单甲醚
-
职业肿瘤是指
- A.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肿瘤
- B.由物理因素引起的肿瘤
- C.由化学因素引起的肿瘤
- D.由致癌因素引起的肿瘤
- E.由职业性致癌因素引起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