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护理学内科中级模拟试题相关专业知识训练(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急性感染如患者体质好,病程不易迁延者抗生素的疗程为

    • A.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2~3天
    • B.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
    • C.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
    • D.连续使用4~8周
    • E.连续使用5~7天
  2. 败血症患者抗生素的疗程为

    • A.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2~3天
    • B.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
    • C.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
    • D.连续使用4~8周
    • E.连续使用5~7天
  3. 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为

    • A.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2~3天
    • B.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
    • C.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
    • D.连续使用4~8周
    • E.连续使用5~7天
  4. 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属于

    • A.基础质量评价
    • B.服务质量评价
    • C.环节质量评价
    • D.综合评价
    • E.终末质量评价
  5. 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抗生素的疗程为

    • A.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2~3天
    • B.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7~10天
    • C.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
    • D.连续使用4~8周
    • E.连续使用5~7天
  6. 对设施和仪器设备的评价属于

    • A.基础质量评价
    • B.服务质量评价
    • C.环节质量评价
    • D.综合评价
    • E.终末质量评价
  7. 测量者因素

    • A.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事件
    • B.测量者的态度和行为使目标人群受到暗示
    • C.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
    • D.在评价阶段如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可引起选择偏倚
    • E.健康教育项目使用问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8. 选择因素

    • A.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事件
    • B.测量者的态度和行为使目标人群受到暗示
    • C.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
    • D.在评价阶段如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可引起选择偏倚
    • E.健康教育项目使用问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9. 时间因素

    • A.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事件
    • B.测量者的态度和行为使目标人群受到暗示
    • C.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
    • D.在评价阶段如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可引起选择偏倚
    • E.健康教育项目使用问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0. 回归因素

    • A.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事件
    • B.测量者的态度和行为使目标人群受到暗示
    • C.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
    • D.在评价阶段如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可引起选择偏倚
    • E.健康教育项目使用问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1. 说服教育对象改变不正确的健康态度、信念及行为习惯的人际传播形式称为( )

    • A.咨询
    • B.交谈
    • C.劝服
    • D.指导
    • E.评价
  12. 通过健康教育使服务对象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的人际传播形式称为( )

    • A.咨询
    • B.交谈
    • C.劝服
    • D.指导
    • E.评价
  13. 解答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帮助其澄清观念、做出决策的人际传播形式称为( )

    • A.咨询
    • B.交谈
    • C.劝服
    • D.指导
    • E.评价
  14. 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传递健康信息和知识,帮助其改变相关态度的人际传播形式称为( )

    • A.咨询
    • B.交谈
    • C.劝服
    • D.指导
    • E.评价
  15. 霍乱采用

    • A.血液隔离
    • B.接触隔离
    • C.呼吸道隔离
    • D.严密隔离
    • E.消化道隔离
  16. 肺鼠疫采用

    • A.血液隔离
    • B.接触隔离
    • C.呼吸道隔离
    • D.严密隔离
    • E.消化道隔离
  1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采用

    • A.血液隔离
    • B.接触隔离
    • C.呼吸道隔离
    • D.严密隔离
    • E.消化道隔离
  18. 医护人员接触病人血液或污染的敷料时应

    • A.戴外科口罩
    • B.戴医用防护口罩
    • C.穿隔离衣
    • D.戴一次性手套
    • E.戴防护镜
  19. 大面积烧伤采用

    • A.血液隔离
    • B.接触隔离
    • C.呼吸道隔离
    • D.严密隔离
    • E.消化道隔离
  20. 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中或近距离接触病人时需

    • A.戴外科口罩
    • B.戴医用防护口罩
    • C.穿隔离衣
    • D.戴一次性手套
    • E.戴防护镜
  21. 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排泄物中,使含有效氯达

    • A、1mg/L
    • B、10mg/L
    • C、100mg/L
    • D、1000mg/L
    • E、10000mg/L
  22. 管理的方法不包括

    • A、行政方法
    • B、经济方法
    • C、思想教育
    • D、社会心理学方法
    • E、义务教育
  23. 根据纠偏措施的作用环节不同,采取的相应控制措施有

    • A、质量控制
    • B、定期控制
    • C、整体控制
    • D、间接控制
    • E、前馈控制
  24. ICU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

    • A、肺炎克雷伯菌
    • B、大肠埃希菌
    • C、铜绿假单胞菌
    • D、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E、洋葱伯克霍德菌
  25. 流行性出血热的控制方法不包括

    • A、疫情监测
    • B、灭鼠、防鼠
    • C、积极治疗
    • D、全面消毒
    • E、灭蝇、防蝇
  26. 接收者将通道中加载的信息翻译成他能够理解的形式,这是沟通过程的

    • A、信息源环节
    • B、编码环节
    • C、传递信息环节
    • D、解码环节
    • E、反馈环节
  27. 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 A、结核性脑膜炎
    • B、骨关节结核
    • C、开放性肺结核
    • D、淋巴结结核
    • E、结核性腹膜炎
  28.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阐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力资源管理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聘、培训和考评
    • B、目的是配备合适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服务
    • C、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发现、选聘、使用和培养最优秀的人才
    • D、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 E、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非生产非效益部门
  29. 计划谈话的过程中不包括

    • A、确定谈话的主题
    • B、确定谈话的时间和地点
    • C、发出合适的邀请
    • D、准备记录谈话的设备
    • E、了解被邀谈话的对象
  30. "任何控制系统或技术都必须适合组织文化"体现的控制原则是

    • A、直接控制原则
    • B、控制关键点原则
    • C、追求卓越原则
    • D、与计划相一致的原则
    • E、同组织文化相匹配的原则
  31. 将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行评估分析是指计划的

    • A、评估形势
    • B、系统原则
    • C、整体原则
    • D、评估原则
    • E、组织资源
  32. 下列有关炭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传染源是蚊蝇
    • B、炭疽芽胞能耐受煮沸5min
    • C、炭疽杆菌繁殖体对热不敏感
    • D、炭疽芽胞在泥土中可生存10年以上
    • E、患有炭疽的家畜允许解剖
  33. 使用紫外线灯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减少应为

    • A、70%以上
    • B、80%以上
    • C、90%以上
    • D、95%以上
    • E、100%
  34. 由于母亲相信进口代乳品营养价值比母乳好,而给婴儿使用代乳品,这对于母乳喂养来说是

    • A、倾向因素
    • B、促成因素
    • C、强化因素
    • D、环境因素
    • E、心理因素
  35. 根据知信行模式,为改变一个人的吸烟行为,使其戒烟,首先要使吸烟者了解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这属于

    • A、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 B、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
    • C、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
    • D、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
    • E、自我效能
  36.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

    • A、一切微生物
    • B、所有病原微生物
    • C、所有有害微生物
    • D、所有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及真菌孢子
    • E、所有非病原微生物
  37. 团体决策的具体方法中,称为专家意见法的是( )

    • A、头脑风暴法
    • B、名义集体决策法
    • C、德尔菲法
    • D、战略决策法
    • E、电子会议法
  38. 抗生素使用错误的是

    • A、根据药动学特点选择抗生素
    • B、病毒感染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C、对长期大量使用广谱生素的病人,定期监测菌群变化及感染部位的细菌变化
    • D、结合感染部位情况选药
    • E、应考虑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39. 不属于医院健康教育内容的是

    • A、医生的健康教育
    • B、学校健康教育
    • C、病人健康教育
    • D、社会性宣传教育
    • E、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
  40. 护士自发形成的志愿者行为是

    • A、正式组织
    • B、非正式组织
    • C、职能型组织
    • D、线型组织
    • E、分部制组织
  41. 关于人体正常菌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绝大部分是厌氧菌
    • B、在肠道可合成维生素
    • C、在抗感染上有重要作用
    • D、菌群失调可导致医院感染
    • E、有升高胆固醇的作用
  42. 属于高可变性行为的是

    • A、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
    • B、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 C、植根于文化传统的行为
    • D、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
    • E、与传统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行为
  43.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贯穿于

    • A、入院和出院的护理过程中
    • B、保护性和传染性隔离的护理过程中
    • C、基本诊疗技术实施过程中
    • D、清洁、消毒、灭菌和无菌技术实施过程中
    • E、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44. Ⅱ类环境空气消毒所用消毒器的循环风量(m/h)必须是房间体积的

    • A、2倍以上
    • B、4倍以上
    • C、6倍以上
    • D、8倍以上
    • E、10倍以上
  45. 对微生态平衡阐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
    • B、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静态生理性组合
    • C、达到定量平衡
    • D、达到定位平衡
    • E、达到定性平衡
  46. 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是

    • A、泰勒
    • B、梅奥
    • C、法约尔
    • D、霍桑
    • E、韦伯
  47. 针对某一社区高血压人群准备实施的健康教育计划而进行的评价,下列属于结局评价的是

    • A、干预后高血压人群对疾病的看法
    • B、高血压人群对各种干预活动的参与情况
    • C、干预后高血压人群的行为是否发生改变
    • D、高血压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
    • E、干预后高血压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48. “定期进行体检”属于哪一种促进健康行为

    • A、日常健康行为
    •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 C、预警行为
    • D、保健行为
    • E、遵医行为
  49. 同一类传染病病人住同一病房,床距应保持在

    • A、1m以上
    • B、0.8m以上
    • C、1.5m以上
    • D、2m以上
    • E、2.5m以上
  50.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A、提高生活质量
    • B、普及一般卫生知识
    • C、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 D、预防疾病
    • E、促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