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公共关系学)模拟试卷6
-
50. 北京市政府推出以沟通、理解为主题的“逛北京、爱北京、建北京”大型政府公共活动,邀请各条战线市民参观近年来在市政建设、居民小区、文化体育等方面3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施,使广大市民产生对市政府的良好感和认同。山东莱州市开通的“市长邮件”、沈阳建立了“2211”电话为公众服务。通过以上事例,请分析:(1)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公共关系?(2)以上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中遵循的原则有哪些?(3)作为政府部门,怎样才能树立其良好的形象?
-
49. 试述公关机构在组织中的性质与地位。
-
48. 简述宣传与公共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
47. 简述目前公共关系职能应用的新趋势。
-
45. 简述公共关系活动包括的内容。
-
46. 在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爱德华.伯尼斯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
44. 公共关系危机
-
42. 两级传播
-
43. 公共关系管理
-
41. 美誉度
-
40. 政府办事公开,主要包括( )
- A.公开办事制度
- B.公开办事程序
- C.公开办事结果
- D.公开办事人员
- E.公开新闻发布
-
38. 广播传播的优势在于( )
- A.保存性强
- B.传播面广
- C.传播迅速
- D.感染力强
- E.多种功能
-
37. 社会活动型公关的特点是( )
- A.社会活动面窄
- B.社会参与面广
- C.社会影响力强
- D.形象投资费用低
- E.形象投资费用高
-
39. 企业内刊的形式主要为( )
- A.小型杂志
- B.大型杂志
- C.小报
- D.大报
- E.宣传栏
-
35. 依据公众发展过程的阶段不同,可将公众分为( )
- A.知晓公众
- B.非公众
- C.潜在公众
- D.行动公众
- E.受欢迎的公众
-
36. 在公共场合下,大众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是( )
- A.流行
- B.时髦
- C.意图
- D.流言
- E.舆论
-
33. 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表现为( )
- A.树立组织形象
- B.提高个人素质
- C.优化社会环境
- D.协调关系网络
- E.促进观念更新
-
34. 通才式公关人才的定位是( )
- A.懂管
- B.善沟通
- C.会策划
- D.会编辑
- E.善传播
-
32.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其管理对象是( )
- A.产品
- B.信息
- C.关系
- D.舆论
- E.形象
-
31. 称之为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支柱包括( )
- A.公共关系
- B.市场营销
- C.资金
- D.人才
- E.技术
-
30. 政府了解民意的一种传统方法是( )
- A.信访
- B.民意测验
- C.基层访问、典型调查
- D.新闻宣传
-
29. 能将企业识别的基本精神差异性充分表达出来的是( )
- A.MIS
- B.VIS
- C.BIS
- D.CI
-
28. 基于消费者的整合是营销传播中的( )
- A.第二层次
- B.第三层次
- C.第四层次
- D.第五层次
-
26. “万宝商场向您问好,祝新年快乐”属于( )
- A.形象广告
- B.公益广告
- C.观念广告
- D.响应广告
-
27. 对于下列出席宴会的礼仪说法正确的一种是( )
- A.接到宴会请柬不出席
- B.接到宴会请柬,按约定时间赴宴
- C.到达宴会地点应先与其他宾客打招呼
- D.接到宴会请柬,不答复
-
25. 适用于规模不大的人口总体的抽样方法是( )
- A.间隔随机抽样
- B.分层随机抽样
- C.分区多极随机抽样
- D.整群抽样
-
24. 按受众选择“3S”论,受众心理选择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
- A.选择性注意
- B.选择性理解
- C.选择性记忆
- D.选择性深化
-
22. 适用于出现潜在的公共危机的公关活动方式是( )
- A.建设型公关
- B.维系型公关
- C.防御型公关
- D.进攻型公关
-
23. 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是( )
- A.文化形象的内涵
- B.人员形象的内涵
- C.人员形象的外显
- D.文化形象的外显
-
21. 厂歌、厂旗属于( )
- A.组织的社区形象
- B.组织的文化形象
- C.组织的产品形象
- D.组织的环境形象
-
20. “四步工作法”的第四步是( )
- A.公关调查
- B.公关实施
- C.公关评估
- D.公关策划
-
18. 能较为直观地显示组织的自我形象和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差距的是( )
- A.组织形象要素差距图
- B.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
- C.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
- D.组织形象知名度调查表
-
19. 制约组织形象个性的是( )
- A.组织的文化形象
- B.组织的人员形象
- C.组织的环境形象
- D.组织的媒介形象
-
17. 公共关系调查的第一个环节是( )
- A.自我形象分析
- B.实际形象分析
- C.形象差距分析
- D.期望形象分析
-
15. 左右人的行为方向,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的是( )
- A.认知
- B.情感
- C.意图
- D.需求
-
16. 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
- A.气质
- B.性格
- C.兴趣
- D.需要
-
12. 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群体属于( )
- A.非公众
- B.顺意公众
- C.潜在公众
- D.边缘公众
-
13. 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公众可分为( )
- A.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 B.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
- C.顺意公众和逆意公众
- D.社团型公众和权力型公众
-
14. 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是( )
- A.定型作用
- B.首因效应
- C.心理定势
- D.近因效应
-
10. 组织内部设置公关机构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有( )
- A.三利
- B.四种
- C.五种
- D.六种
-
11. 属于非官方、非盈利的群众性组织是( )
- A.公共关系部
- B.公共关系协会
- C.公共关系策划部
- D.社区关系部
-
7. 最具宏观意义的公共关系发展趋势是( )
- A.社区公共关系
- B.政府公共关系
- C.金融公共关系
- D.全球沟通与合作
-
8. 公共关系对优化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优化社会互动环境
- B.优化社会经济环境
- C.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 D.优化社会互动和心理环境
-
9. 公共关系部门被称为是一个“智囊机构”这主要突出了公共关系的( )
- A.收集信息的职责
- B.辅助决策的职责
- C.沟通协调的职责
- D.传播推广的职责
-
5. 巴纳姆时期是( )
- A.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 B.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开始
- C.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时期
- D.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
-
6. 1952年卡特利普和森特在《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了( )
- A.“公众必须被告知”原则
- B.“投公众所好”的传播方针
- C.“宣传都是好事”的信条
- D.“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
3. 公共关系职业的先驱者是( )
- A.雷克斯.哈罗
- B.巴纳姆
- C.艾维.李
- D.森特
-
2. 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 )
- A.个别产品形象
- B.员工形象
- C.局部形象
- D.整体形象
-
4. 由“理性”转向“人性”是公共关系产生的( )
- A.文化条件
- B.政治条件
- C.经济条件
- D.技术条件
-
1. 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 )
- A.基本目标
- B.直接目的
- C.过程和方式
- D.内容与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