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2014年10月自考真题试卷(03350)
-
结合实际,论述集中量数的作用。
-
从一个120人的总体中,以第38个元素为抽取样本的起点,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7人的样本,并说明等距抽样的基本步骤。
-
论述实施实验法研究的条件。
-
简述测量过程中建立指数的技术。
-
简述间接观察的优缺点。
-
简述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
-
简述个案调查的特点。
-
关于参考文献索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参考文献通常附在报告或论文之后
- B.较短的报告有了文后注释,可不用另外列出参考文献
- C.如果有中英文两种文献,排列时通常英文资料在前,中文资料在后
- D.采用文内注释方式的报告必须在文后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
- E.参考文献可以将书籍和论文分开单独排列,也可混在一起排列
-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包括()。
- A.成本低、省时省钱
- B.便于重复研究
- C.便于研究者控制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编制过程
- D.允许研究者对一段历史时期内社会现象发生的过程进行定量研究
- E.研究者无须面对信度与效度方面的问题
-
小组访谈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包括()。
- A.明确访谈的主题
- B.准备调查纲目
- C.确定访谈规模
- D.物色访谈对象
- E.选好访谈的场所和时问
-
问卷调查的缺点包括()。
- A.问卷调查事实上假定调查对象愿意回答研究者的问题
- B.问卷调查通常是以研究对象能够一致地理解问卷内容为前提
- C.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研究对象的回答是真实的
- D.问卷调查假定问卷信息对于理解复杂的社会过程的意义是有限的
- E.问卷调查事实上假定调查对象对问卷的回答不受调查情境的影响
-
研究者设计问卷时,遵守考虑被调查者原则需要注意()。
- A.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
- B.全面考虑研究目的
- C.被调查者的文化、心理背景
- D.避免设计过长、过于复杂的问卷
- E.保持问卷的简洁、明快
-
关于样本规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样本规模越小,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差异就可能越大
- B.如果不考虑经费问题,样本规模主要取决于抽样精度和总体标准差
- C.除非针对特别大规模的总体或有某些特殊的要求,一般性社会调查样本规模一般不要超过5000人
- D.样本规模与抽样精度呈正向的线性关系,样本规模越大,抽样精度越高
- E.在给定抽样精度后,总体异质性越大,所需样本规模也越大
-
社会理论的特点有()。
- A.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
- B.社会理论能够反映某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 C.社会理论具有解释社会现象的功能
- D.社会理论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本质
- E.社会理论具有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
普查的主要特点有()。
- A.工作量小
- B.结论确定
- C.调查项目少
- D.资料精确
- E.调查深入
-
关于选题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合理的选题过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 B.选题规定着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
- C.选题蕴含着研究团队的理论创新成果
- D.选题的质量对一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较小
- E.选题规定着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细节
-
在社会研究中,如果混淆了分析层次,则可能导致的推论错误包括()。
- A.以偏概全
- B.简单还原
- C.转移论题
- D.概念误用
- E.态度失当
-
研究报告的“骨架”是()。
- A.主题
- B.材料
- C.提纲
- D.结论
-
关于定性研究报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性研究报告主要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展现研究的结果和发现
- B.定性研究报告多采用公式和图表等工具来表达其研究结论
- C.定性研究报告以实地研究资料为基础
- D.定性研究报告通常具有固定的格式,对描述和解释有明显的区分
-
普通研究报告在结构上包括()。
- A.标题、导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 B.标题、文献综述、主体和结论
- C.摘要、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
- D.标题、导言、主体和结尾
-
总体按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统计表,被称为()。
- A.简单分组表
- B.单项分组表
- C.组距分组表
- D.复合分组表
-
某人年龄栏内填写的是23岁,工龄栏内填写的是18年,这显然不合逻辑。研究者对该人的资料进行逻辑检查,遵守的原则是()。
- A.标准性原则
- B.完整性原则
- C.系统性原则
- D.准确性原则
-
下列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是()。
- A.个人自传
- B.企业的会议记录
- C.政府的各种正式报告
- D.各种书籍
-
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内容分析
- B.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 C.问卷调查法
- D.现场观察分析
-
在文献研究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文献形式是()。
- A.书面文献
- B.音像文献
- C.缩微文献
- D.机读文献
-
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古人的遗留物来研究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生活变迁,这种观察方法是()。
- A.直接观察
- B.行为标志观察
- C.积累物测量
- D.磨损测量
-
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
- A.观察者效应
- B.观察者偏见
- C.被观察者效应
- D.从众效应
-
准确地遵守工作细则,忠于访谈事实,对访谈资料的记录十分精确,不敷衍了事。访谈员必须具备的这种品质是()。
- A.兴趣与能力
- B.谦虚耐心
- C.诚实与精确
- D.勤奋负责
-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曾作为一名观察者在一家精神病院里呆了好几个月,对精神病院如何有计划地使病人丧失个性进行了研究。戈夫曼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室观察
- B.非参与观察
- C.间接观察
- D.实地观察
-
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间接访谈方法是()。
- A.书信访谈法
- B.电话访谈法
- C.个别访谈法
- D.小组访谈法
-
研究者在问卷中只提出问题,让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和态度随意回答,调查问卷中的这类问题属于()。
- A.封闭式问题
- B.表格式问题
- C.矩阵式问题
- D.开放式问题
-
在访谈程序中,临赴现场访谈前的最后一步工作是()。
- A.取得地方机构的支持
- B.熟悉访谈内容
- C.准备工具
- D.进入访谈
-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层次最低的是()。
- A.定类测量
- B.定序测量
- C.定距测量
- D.定比测量
-
“社会阶层”这个概念的定义通常包括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等多个层面,如果测量“社会阶层”的测量工具只包含收入层面的指标,那么,该测量工具明显缺乏()。
- A.效标效度
- B.内容效度
- C.再测效度
- D.复本效度
-
在社会测量中,与自然科学测量最接近的是()。
- A.定性测量
- B.定量测量
- C.实地观察
- D.深入访谈
-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差异,被称为()。
- A.样本误差
- B.抽样错误
- C.抽样比率
- D.抽样误差
-
针对城市中的散工、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或吸毒者进行抽样,最适合采取的抽样方法是()。
- A.雪球抽样
- B.简单随机抽样
- C.系统抽样
- D.整群抽样
-
在公式Y=f(x)中,x表示()。
- A.自变量
- B.因变量
- C.中介变量
- D.无关变量
-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认识活动常常局限于一般性的()。
- A.理论抽象
- B.理论概括
- C.经验概括
- D.理论建构
-
在研究设计过程中,研究者应当明确界定一项研究是属于理论性研究还是属于应用性研究。这项工作属于
- A.确定分析单位
- B.确定研究目的
- C.确定研究性质
- D.确定研究方式
-
关于选题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题的第一步是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 B.选题时要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
- C.选题时要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严谨的规划和安排
- D.选题时要确定分析单位、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注重从质的规定性方面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某种特征的是()。
- A.变量
- B.概念
- C.量表
- D.指数
-
某项社会研究符合社会的法律、道德、习俗和政治标准,这表明该项研究具有一定的()。
- A.新颖性
- B.可行性
- C.创新性
- D.重要性
-
下列属于纵向研究的是()。
- A.民意测验
- B.人口普查
- C.市场调查
- D.家庭生命周期研究
-
可以用多数成员的特征去推论整个类别群体特征的概念是()。
- A.国家
- B.社会
- C.社区
- D.儿童
-
关于典型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典型调查要选取能够代表总体中某类群体突出特征的个案
- B.典型调查以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
- C.典型调查以数量众多的典型来概括或反映总体
- D.典型调查要研究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
-
在描述性研究中,要求描述应当能反映出总体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普遍现象,而不应只是个别的或片面的现象。这是要求描述具有()。
- A.全面性
- B.概括性
- C.准确性
- D.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