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2010年1月自考真题试卷(03350)
-
以下是某公司一月份奖金发放统计表。
-
论述高质量问卷所应满足的一般性标准。
-
假设要从一个9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15人的样本。请结合这个案例,论述等距抽样的基本步骤。
-
访谈法的优点有哪些?
-
简述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
-
简述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
-
定量研究有哪些特点?
-
普通研究报告在结构上可以分为()。
- A.标题
- B.导言
- C.文献回顾
- D.主体
- E.结尾
-
测量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
- A.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
- B.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工具测量的数据更精确
- C.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 D.用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 E.测量能帮助人们观察非物理世界的存在
-
下列研究中属于实验室试验的有()。
- A.齐默巴多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
- B.霍桑实验
- C.“啤酒偷窃案”实验
- D.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
- E.戈夫曼的精神病院研究
-
二手资料分析的缺点是()。
- A.不能做对比研究
- B.不可以做趋势研究
- C.效度有时难以保证
- D.原始资料中的错误和偏差可能使结论发生偏差
- E.费时、费钱
-
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是指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认识论原则,包括()。
- A.经验归纳原则
- B.演绎推理原则
- C.假设—检验原则
- D.统计性原则
- E.抽样—推论原则
-
观察的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观察的准备主要包括()。
- A.明确观察目的
- B.制定观察方案
- C.理论准备
- D.物质准备
- E.进入观察现场
-
从研究的性质上看,社会研究可分为()。
- A.理论性研究
- B.探索性研究
- C.描述性研究
- D.解释性研究
- E.应用性研究
-
选题的客观性标准包括()。
- A.重要性
- B.新颖性
- C.可行性
- D.研究者的学术兴趣
- E.研究者的价值观
-
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 B.主观性原则
- C.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 D.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 E.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
在正文中用括号的方式直接对引证资料的出处、前后内容的呼应或对正文的补充解释进行注释,这种注释是()。
- A.文后注释
- B.文前注释
- C.文内注释
- D.页下注释
-
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有()。
- A.老年人
- B.组织
- C.社区
- D.国家
- E.社会
-
研究报告的“血肉”是()。
- A.主题
- B.材料
- C.提纲
- D.写作风格
-
根据研究报告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研究报告可以分为()。
- A.普通研究报告和学术性研究报告
- B.描述性研究报告和解释性研究报告
- C.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 D.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
-
下列研究中,属于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范例的是()。
- A.迪尔凯姆的《自杀论》
- B.多恩伯切和希克曼的“消费品广告中的他人导向”研究
- C.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 D.贝尔斯对小团体内部互动过程的观察分析
-
在收集资料后,要对资料进行逻辑检查,检查资料中有无不合理和相互矛盾的地方。这是遵守资料审核的()。
- A.真实性原则
- B.标准性原则
- C.准确性原则
- D.完整性原则
-
在收集资料后,对重要资料进行反复的各种形式的审核,叫做()。
- A.实地审核
- B.收集审核
- C.多次审核
- D.系统审核
-
最广泛的文献形式是()。
- A.音像文献
- B.微缩文献
- C.机读文献
- D.书面文献
-
对于那些早已去世的历史人物,适宜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 B.观察法
- C.访谈法
- D.文献法
-
在选择受试者时,理论上最有效的控制影响变量的方法是()。
- A.随机法
- B.配对法
- C.排除法
- D.纳入法
-
在实验中要加以控制或者主动施加的可观测变量是()。
- A.实验者
- B.自变量
- C.因变量
- D.实验检测
-
可以将前测的反作用效果分离出来,使实验效应更加清晰,但由于实验对象较多,实验经费较多,一般不轻易使用的设计方案是()。
- A.完全随机多因试验设计
- B.四组设计
- C.拉丁方设计
- D.前测后测设计
-
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等人进行的有关模仿学习的研究属于()。
- A.实验室观察
- B.实地观察
- C.参与观察
- D.物质痕迹观察
-
就影响观察信度的因素而言,《列子·说符》中“失斧疑邻”的典故反映了()。
- A.罗森塔尔效应
- B.观察地点失当
- C.被观察者效应
- D.观察者偏见
-
就访谈过程的控制程序而言,访谈者不对访谈方式和内容预设严格的限制,只按照一个大致的访谈纲要、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的访谈是()。
- A.结构式访谈
- B.无结构式访谈
- C.实验室访谈
- D.标准化访谈
-
从实践上看,小组访谈参加者的人数规模一般为()。
- A.2~4人
- B.5~7人
- C.21~30人
- D.11~20人
-
被英国社会学家摩瑟称为“科学研究的第一等方法”的是()。
- A.观察
- B.问卷调查
- C.科学实验
- D.文献法
-
根据访谈中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交流方式,访谈法可以分为()。
- A.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
- B.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 C.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
- D.一般访谈与特殊访谈
-
用来表述测量结果与测量对象在一段时间以后的表现之间相关程度的概念是()。
- A.表面效度
- B.复本效度
- C.预测效度
- D.同时效度
-
按照精确度由低到高,四个测量层次排序依次是()。
- A.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 B.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 C.定序测量、定类测量、定比测量、定距测量
- D.定类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
-
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人的感觉的测量量表是()。
- A.李克特量表
- B.罗森博格量表
- C.斯皮尔曼量表
- D.语义差异量表
-
对发生在整体社会层次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反映,是指()。
- A.宏观社会理论
- B.中观社会理论
- C.微观社会理论
- D.社会分层理论
-
在非概率抽样方法中,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是()。
- A.方便抽样
- B.配额抽样
- C.判断抽样
- D.雪球抽样
-
人们从每天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中总结出“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的普遍性命题,遵循的是()。
- A.抽样—推论原则
- B.经验归纳原则
- C.演绎推理原则
- D.假设—检验原则
-
实验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中进行研究
- B.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进行研究
- C.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 D.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要进行长时间深入的互动
-
在社会研究的初始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
- A.选题与研究设计
- B.开展实地调查
- C.设计问卷
- D.撰写研究报告
-
解释性研究主要解答()。
- A.“是什么”的问题
- B.“为什么”的问题
- C.“怎么办”的问题
- D.“应该怎样”的问题
-
在对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政策行动建议,这种研究被称为()。
- A.现状调查
- B.态度调查
- C.对策研究
- D.因果分析
-
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
- A.前者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古籍史料进行分析
- B.后者强调通过社会调查去收集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的资料
- C.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 D.后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
社会研究要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这是指社会研究具有()。
- A.目的性
- B.经验性
- C.理论性
- D.社会性
-
如果研究者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到的结论推论到其中每个成员,就会导致()。
- A.转移话题的错误
- B.假设检验的错误
- C.以偏概全的错误
- D.简单还原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