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卷2
-
44. 通过上面的材料,评价北京市西城区的建设情况。
-
北京市西城区是中国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区之一,面积31.6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0万,设有10个街道办事处,28个居(家)委会。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95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1.1万元。西城区既是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重要的金融、商业活动区。
1995年,西城区从中心城区的特点出发,以社区建设为依托,通过开展社区环保活动、社区教育和科普、社区文化、社区医疗服务等工作,先后实施了120多项示范工程,开展了一批可持续发展行动。其中,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始终是西城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西城区在环境保护方面作了一项卓有成效的行动——绿色行动。
西城区从2000年上半年开始,在区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引导下,在全区范围内发起了创建绿色小区、绿色学校和绿色商店的绿色行动。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全区居民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文明和谐的新型关系。绿色行动方案同时提出了“绿色”标准和绿色小区、学校和商店的具体内容。
“绿色”小区倡导小区的绿化美化;小区有文体设施,开展有特色的群体活动;邻里和睦,互助互爱,居民遵纪守法,小区社会秩序良好;有科普宣传栏等宣传设施,开展面向居民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积极推广新型节水、节电技术与器具,实现垃圾袋或垃圾分类,开展回收废旧电池等环境危险物活动。
“绿色”学校倡导中小学在校园内建立宣传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提示牌、板报、宣传栏等,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校园内使用节水节电设施,实行垃圾分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绿化、美化社区环境、建设校园等社会公益劳动,宣传可持续发展等。
“绿色”商店要求商店内环境整洁、购物环境良好,倡导绿色消费,优先向消费者推荐销售有国家认定的环境标志商品,在世界水日、消费者权益日等,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公益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西城区内有关街道社区、商店和学校都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绿色”小区、学校和商店的建设活动。
例如,西城区大乘巷家委会共有350户居民,1200多人,分别居住在两幢楼28个门里。在北京地球村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大乘巷发起“环境保护,从垃圾分类做起”的行动。逐渐有60%多居民主动实行垃圾分类。至2000年下半年,共收集废塑料6400多千克,废纸6000多千克;尤其重要的收获是,居民们减少垃圾量400多车(人工车),实现了垃圾减量。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3. 什么是社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
40. 简述依附理论的基本观点。
-
41. 论述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及其本质。
-
42. 论述家庭的功能。
-
39. 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
-
37. 简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则。
-
38. 简述中国城市群面临的主要问题。
-
36. 简述后福特主义的特征。
-
35. 社会控制的方式有 【 】
- A.精神控制
- B.法律控制
- C.道德控制
- D.习俗控制
- E.宗教控制
-
33. 戈夫曼运用了哪些戏剧用语来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社会互动过程 【 】
- A.观众
- B.表演者
- C.角色
- D.道具
- E.剧本
-
34. 属于初级群体类型的单位有 【 】
- A.家庭
- B.邻里
- C.工厂
- D.游戏伙伴
- E.陪审团群体
-
31. 社会学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有 【 】
- A.提供模式
- B.反馈信息
- C.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 D.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 E.建立规范
-
32. 宏观控制的范围包括 【 】
- A.政治
- B.经济
- C.文化
- D.意识形态
- E.心理
-
30. 全球化的起飞阶段是在 【 】
- A.15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期
- B.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
- C.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 D.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现在
-
29. 政洽体制的变化属于 【 】
- A.社会进步
- B.整体变迁
- C.局部变迁
- D.社会革命
-
28. 因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了障碍或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失调,造成了影响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正常生活的问题,称为 【 】
- A.社会失范
- B.社会偏差
- C.社会矛盾
- D.社会问题
-
26. 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 】
- A.形式主义
- B.退缩主义
- C.革新
- D.反叛
-
27. 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规定的条文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互动所形成的共识来实现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是 【 】
- A.宏观控制
- B.外在控制
- C.积极性控制
- D.非制度化控制
-
23. 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 A.种族
- B.等级
- C.种姓
- D.阶层
-
24. 任命某人某种职位或某种荣誉称号,属于 【 】
- A.结构性流动
- B.垂直流动
- C.代内流动
- D.赞助式流动
-
25. 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是 【 】
- A.违例行为
- B.违法行为
- C.违规行为
- D.违章行为
-
22. 通过开发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寻求各种援助,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属于社区发展的 【 】
- A.过程目标
- B.根本目标
- C.任务目标
- D.基本目标
-
21. 最早提出社区概念并作了经典阐述的社会学家是 【 】
- A.滕尼斯
- B.帕克
- C.伯杰斯
- D.沃伦
-
19. 把人看作“会说话的机器”,属于组织管理中的 【 】
- A.人际关系理论
- B.科学管理理论
- C.权变理论
- D.组织行为理论
-
20.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
- A.家庭教育
- B.职业教育
- C.学校教育
- D.社会教育
-
18. 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是 【 】
- A.初级群体
- B.次级群体
- C.内群体
- D.外群体
-
16. 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属于 【 】
- A.主干家庭
- B.核心家庭
- C.联合家庭
- D.完全家庭
-
17. 既是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又是组织的灵魂的是 【 】
- A.群体成员
- B.成员关系
- C.行为准则
- D.群体目标
-
14. 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属于 【 】
- 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 B.自发性合作
- C.指导性合作
- D.契约式合作
-
15. 以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包括 【 】
- A.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 B.正面形态和负面形态
- C.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 D.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
13. 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社会互动形式称 【 】
- A.合作
- B.学习
- C.共享
- D.交换
-
12. 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 【 】
- A.直接模仿
- B.反模仿
- C.角色扮演
- D.知识积累
-
11. 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 】
- A.学校
- B.伙伴群体
- C.家庭
- D.阶级
-
10. 职业学校教育属于 【 】
- A.基本社会化
- B.继续社会化
- C.重新社会化
- D.反向社会化
-
9. 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是 【 】
- A.文化特性
- B.文化模式
- C.文化结构
- D.文化特质
-
8. 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 【 】
- A.社会关系
- B.社会行为
- C.社会制度
- D.人
-
7. 认为社会不仅是个体的集合,而且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的理论是 【 】
- A.社会唯实论
- B.社会唯名论
- C.历史唯物论
- D.形而上学论
-
6. 被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为“社会调查的支柱”的是 【 】
- A.问卷
- B.实地调查
- C.分析
- D.询问
-
5. 社会学的知识非常贴近生活,关注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不仅政府可以用,团体可以用,一般个人也可以用。这指的是社会学的 【 】
- A.整体性特征
- B.综合性特征
- C.经验性特征
- D.应用性特征
-
3. 一方面,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另一方面,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这个概念工具是指 【 】
- A.科层制
- B.理想类型
- C.社会行动类型
- D.理解社会学
-
4.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这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 】
- A.社会结构
- B.社会行为
-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D.社会事实
-
1. 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 】
- A.孔德
- B.斯宾塞
- C.涂尔干
- D.韦伯
-
2.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 【 】
- A.《社会学研究》
- B.《社会学原理》
- C.《实证哲学教程》
-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