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10月自考公关语言(00647)试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五一长假期间,在某宾馆,一位女服务员连续三天早晚两次遇到同一位顾客,而每次遇到这位顾客时,该服务员都以相同的表情和语调说:“您好!”因此,该服务员受到了顾客的投诉。请应用寒暄语言和言随境迁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位服务员受到投诉的原因。

  2. 试述谈判的说服技巧。

  3. 简述解惑性辩说的主要技巧。

  4. 自我介绍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 导致语言变体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6.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7. 逻辑方法在公关语言应用中有哪些功能?

  8. 人际沟通

  9. 简述公关语言艺术的个性特征。

  10. 辩说

  11. 体态语言

  12. 语言环境

  13. 日常交谈中辩说的语言要求包括( )

    • A.平和自然
    • B.委婉有度
    • C.轻松幽默
    • D.熟悉习俗
    • E.注重语境
  14. 直接传播

  15. 在人际沟通的公关语言中,称呼的功能有( )

    • A.引起注意
    • B.引起敌意
    • C.表示关系
    • D.表示情感
    • E.表现自我
  16. 公关语言表达的标准规范主要是指( )

    • A.发音清晰
    • B.声音洪亮
    • C.用语贴切
    • D.恰当适度
    • E.语法规范
  17. 公关语言的方法技巧包括( )

    • A.逻辑方法
    • B.哲理方法
    • C.幽默方法
    • D.委婉方法
    • E.模糊方法
  18. 正确释解体态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整体性原则
    • B.制约性原则
    • C.个性化原则
    • D.价值伦理原则
    • E.主观性原则
  19. 思维的基本规律有( )

    • A.同一律
    • B.同异律
    • C.矛盾律
    • D.排中律
    • E.充足理由律
  20. 公关语言的应用目的有()

    • A.传播信息
    • B.思想控制
    • C.联络感情
    • D.改变态度
    • E.引起行为
  21. 契约语言的特点有( )

    • A.准确严谨
    • B.新颖活泼
    • C.简洁精练
    • D.亲切顺畅
    • E.严密详细
  22. 从语言系统的构成角度看,语言包括( )

    • A.语音
    • B.语词
    • C.语句
    • D.语义
    • E.语法
  2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属于谈判语言类型中的( )

    • A.外交语言
    • B.法律语言
    • C.军事语言
    • D.文学语言
  24. 人际沟通的公关语言包括( )

    • A.介绍语言
    • B.称呼语言
    • C.寒暄语言
    • D.接待语言
    • E.赞美语言
  25. 针对当时当地双方具有共同感受的话题发表自己看法的寒暄方式是( )

    • A.问候式寒暄
    • B.夸赞式寒暄
    • C.描述式寒暄
    • D.言他式寒暄
  26.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令尊”是称呼对方的( )

    • A.父亲
    • B.母亲
    • C.兄弟
    • D.姐妹
  27. 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维护自身利益的辩说是( )

    • A.拒卫性辩说
    • B.解惑性辩说
    • C.劝导性辩说
    • D.探询性辩说
  28. 逻辑方法中的二难法也称作( )

    • A.双重肯定
    • B.双重否定
    • C.双重假定
    • D.双重指定
  29. 理解书面语言的主要方式是( )

    • A.倾听
    • B.阅读
    • C.观察
    • D.释解
  30. 言由旨遣原则是指公关语言应用必须( )

    • A.具有真情实感
    • B.具有明确目的
    • C.区别公众对象
    • D.顾及语言环境
  31. “公关语言应用必须满足公众利益”所依据的原则是( )

    • A.言贵情真
    • B.言应有度
    • C.言因客异
    • D.言随境迁
  32.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模式是( )

    • A.五W传播模式
    • B.新型控制论模式
    • C.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 D.信息转换模式
  33. 下列属于书面语言的是( )

    • A.独白语言
    • B.公文语言
    • C.体态语言
    • D.标识语言
  34. 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社会文化区域中普遍存在的社会规范称为( )

    • A.舆论
    • B.风俗
    • C.流言
    • D.时尚
  35. 以音和义结合而成,以说和听为传播方式的口头语言是( )

    • A.书面语言
    • B.体态语言
    • C.标识语言
    • D.有声语言
  36. 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是( )

    • A.语法
    • B.语词
    • C.语义
    • D.语句
  37. 通常所说的行话、隐语、科学术语都属于( )

    • A.地方方言
    • B.自然方言
    • C.社会方言
    • D.基础方言
  38. 具有一定意义的构成语词的最小单位是( )

    • A.词音
    • B.词义
    • C.词素
    • D.词组
  39. 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是( )

    • A.口头语
    • B.共同语
    • C.世界语
    • D.地方语
  40. 与人类同时形成、同时发展的有声语言及其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形式是( )

    • A.自然语言
    • B.社会语言
    • C.传统语言
    • D.现代语言
  41. 开展公关工作所期望实现的最终目标是( )

    • A.激发公众行为
    • B.畅通信息传递
    • C.加深情感沟通
    • D.促进关系协调
  42. 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语言学家是( )

    • A.乔姆斯基
    • B.索绪尔
    • C.莫里斯
    • D.韦弗
  43. 在公关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或信息到达的目的地称为( )

    • A.信源
    • B.信宿
    • C.媒介
    • D.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