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自考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模拟试卷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请你为幼儿园大班创设春季的自然角,要求写出自然角的内容和教师应怎样做好自然角的日常管理工作。

  2. 请设计一个能体现动植物和环境关系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的目标

  3. 在户外游戏时,小明在草地上发现了几只瓢虫他开心极了,旁边的小朋友也一起围了过去。他们一起数瓢虫背上有多少个点,还把瓢虫放在手里,让它慢慢地爬。这时,老师看见了,走过来对他们说:“脏死了,快扔掉。”请问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科学活动?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做?

  4. 论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含义。

  5. 简述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活动。

  6. 简述什么是教育评价

  7. 简述儿童科学探索的三个阶段。

  8.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要素。

  9. 简述如何借鉴生态学的观点对儿童进行有关自然环境方面的教育。

  10.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一般可以分为个别物体和现象的观察、、长期系统( )的观察。

  11. 简述教育评价中观察分析法的含义及要求。

  12. 儿童学科学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是( )

  1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大致可分为人力资源、( )、自然资源组织资源、组织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14. 在确定将某种方法作为科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科学教育活动的( )幼儿园的客观环境条件、不同年龄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

  15. 种植园地种植的植物可以选择一些儿童常见、且生长周期( )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

  16. 一般来说,一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时间在( )分钟。

  1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课程评价、( )和环境评价。

  1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大致可分为人力资源、材料资源、自然资源、( )和信息资源等。

  19. 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 )

    • A.制作不倒翁
    • B.观察小蝌蚪
    • C.做叠色实验
    • D.观察大雾天气
  2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为( )

    • A.设计评价方案→确定评价目的→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 B.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
    • C.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 D.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21. 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就其概括水平来说,处于( )

    • A.动作经验水平
    • B.表象水平
    • C.抽象水平
    • D.符号水平
  22.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这一目标适合( )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中班和大班
  23. 不适合小班儿童种植的品种是( )

    • A.大蒜
    • B.大豆
    • C.棉花
    • D.太阳花
  24. 观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一说法是( )

    • A.不知道
    • B.正确的
    • C.不正确的
    • D.无法判断
  25. ( )简称STS教育。

    • A.幼儿园教育活动
    • B.家庭教育
    • C.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
    • D.社会教育
  26. 下列不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作用的是( )

    • A.能有效拓展儿童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内容的范围
    • B.能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 C.能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
    • D.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进一步发展
  27. “帮助儿童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简单的理化现象,获取感性经验”的目标属于( )目标。

    • A.托班目标
    • B.小班
    • C.中班目标
    • D.大班目标
  28. 分析教育环境的各个维度中,反映儿童和环境互动程度的维度是( )

    • A.简单复杂
    • B.开放—封闭
    • C.冷硬—柔和
    • D.干预—隐退
  29.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第二个步骤是( )

    • A.实施评价方案
    • B.确定评价目的
    • C.设计评价方案
    • D.处理评价结果
  30. ( )是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 A.社会的需要
    • B.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 C.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 D.以上三项全是
  31. 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

    • A.一岁左右
    • B.一岁半
    • C.两岁以后
    • D.三岁以后
  32. 一般来说,儿童学科学的自我中心状态最明显的时期是在( )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学前班
  33. 适合农村儿童的科学活动是( )

    • A.认识昆虫
    • B.认识压路机
    • C.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梯
    • D.认识地铁
  34. 明确评价所依据的目标属于评价步骤中的( )

    • A.确定评价目的
    • B.设计评价方案
    • C.实施评价方案
    • D.处理评价结果
  35. 适合在自然角饲养的动物是( )

    • A.猫
    • B.乌龟
    • C.猴
    • D.鸡
  36. 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 B.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 C.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 D.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37.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有两种层次:科学经验和( )

    • A.科学知识
    • B.科学概念
    • C.初级科学概念
    • D.高级科学概念
  38. 下列动物中,不适合在自然角饲养的是( )

    • A.猫
    • B.小白鼠
    • C.蚕
    • D.金鱼
  39. 不属于测量意义的论述是( )

    • A.有助于儿童更准确地观察和认识世界
    • B.有助于儿童认识个别物体,发展感知能力
    • C.有助于儿童学习简单的测量技能
    • D.有助于儿童获取物体空间、距离、温度等方面的具体经验
  40. 下面属于开放性问题的是( )

    • A.“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 B.“你还见过其他蝴蝶吗?”
    • C.“这是什么颜色的?”
    • D.“它是什么样的?”
  41. 科学知识的最低层次是( )

    • A.初级科学概念
    • B.抽象科学概念
    • C.科学经验
    • D.科学理论体系
  42. 分析教育环境的各个维度中,反映环境对儿童行为的限制程度的维度是( )

    • A.简单复杂
    • B.高活动量低活动量
    • C.开放封闭
    • D.干预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