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年4月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真题及答案
-
试述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面向全体儿童尊重个别差异”的指导原则。
-
试根据音乐教育活动目标的撰写原则和方法,分析大班歌唱活动《小鸡小鸡在哪里》的教学目标,指出该目标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班歌唱活动目标)(l)培养幼儿唱准曲调;(2)整齐地开始。
-
试述教师在大、中、小班歌词创编活动中共同需要注意的问题。试举例说明。
-
简述打击乐曲的编配步骤。
-
简述幼儿园韵律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
-
心理调节的时间因素
-
简述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
简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综合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
歌唱表演形式
-
模仿动作
-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一匹配”程序
-
在集体音乐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督导行动有两种。其一,在开始某个活动之前,一定要让幼儿先进入“()状态”。其二,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生失控行为时,教师必须立刻采取调控行动。
-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常用的语言指导方法主要有:讲解、()、反馈、提示和指示、激发和鼓励等。
-
音乐欣赏的辅助材料一般有:动作材料、语言材料和()材料三种。
-
在“一竿子式”研究型教育活动的设计中,由于采用比较细致的程序,且每一个细小的步骤都十分注意利用幼儿的旧有经验和刚刚形成的新经验,所以,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整个程序的每一步骤都充分发挥了()功能的作用。
-
音乐欣赏能力包括:倾听、()、创造性表达和个人音乐趣味倾向等四个方面。
-
韵律活动特指幼儿园中伴随音乐运用身体动作进行()的活动。
-
韵律活动的材料包括:动作、音乐和()。
-
在合作性的集体歌唱活动中,除了声音和()的和谐默契以外,表演形式方面的和谐也很值得注意。
-
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系列化原则主要强调两个方面:能力目标的系列化和()目标的系列化。
-
将日本民族对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崇尚融入儿童小提琴等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中的日本音乐教育家是()。
-
为了满足儿童对接纳的需要,教师应注意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随时用目光注视、空间接近、身体接触的方式来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并不失时机地向幼儿个体或群体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这种心理调节方法属于()
- A.教师因素的调节
- B.幼儿因素的调节
- C.材料因素的调节
- D.程序因素的调节
-
音乐是一种社会生活的()性的主观反映。
-
音乐教育能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如身体、语言、认识、情感、个性和性等方面的发展。
-
在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评价中,教师的组织工作属于()
- A.活动的基础
- B.活动的效果
- C.活动的过程
- D.活动的内容.
-
幼儿在获得机会加入活动后的那种欣喜的反应表现了幼儿()
- A.探究的需要
- B.创新的需要
- C.对秩序的需要
- D.参与的需要
-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幼儿体验打击乐器演奏的舒适性和有效性,教师在应用指挥的方法时须特别注意()
- A.应学会在声部转换的同时将自己的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
- B.应使用击画节拍的方法进行指挥,不能使用击打节奏型法
- C.应使用一些装饰性比较强的指挥动作,使幼儿轻松地领会
- D.在组织建立声部时,应尽量使用手势和眼神,减少语言指示
-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本身所应追求的第一教育目标应是()
- A.发展幼儿运用各种媒介表达自身音乐感受的能力
- B.让幼儿享受参与性音乐欣赏活动的快乐
- C.发展幼儿倾听和感受音乐的习惯和能力
- D.让幼儿积累自己的优秀音乐主题或片断库存
-
在欣赏聂耳的《金蛇狂舞》乐曲时,教师所提供的视觉材料应是()
- A.色彩灰暗,构图凝重
- B.色彩辉煌,构图具有动感
- C.色彩鲜艳,构图简洁
- D.色彩淡雅,构图呈静态
-
用形状和色彩表示配器方案的总谱是()
- A.标准总谱
- B.通用总谱
- C.图形总谱
- D.动作总谱
-
在打击乐器演奏中,“能注意倾听自己、同伴、集体的演奏,并努力使每一个人、每一声部的演奏都能服从于整体音响形象的塑造要求”的能力属于()
- A.乐器操作能力
- B.随乐能力
- C.合作协调能力
- D.创造性表现能力
-
儿童一边走小碎步一边学开飞机、开汽车等,这类动作属于()
- A.单纯的连续移动动作
- B.联合的简单复合动作
- C.联合的简单单纯动作
- D.复合的非连续移动动作
-
对于小班律动《小鱼游》来说,最适合的韵律活动导入方法是()
- A.观察导入法
- B.回忆导入法
- C.基本动作练习导入法
- D.队形学习导入法
-
一般来说,在唱活泼、欢快、轻松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是()
- A.“打”出去的
- B.“推”出去的
- C.“弹”出去的
- D.“爆发”出去的
-
有关幼儿园歌唱材料的选择,表述正确的是()
- A.在为3—4岁儿童选择歌曲时,应多选择以五声音阶为骨干的旋律
- B.在为4岁以前的儿童选择歌曲时,应多选择速度较快、活泼轻快的歌曲
- C.学前儿童一般不宜唱歌曲结构相对工整的歌曲
- D.学前儿童一般不宜唱词曲关系相对单纯的歌曲
-
学前儿童在歌唱活动中最难掌握的技能是()
- A.节奏
- B.呼吸
- C.速度
- D.音准
-
“通过复习歌曲《在农场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表现休止符在音乐中的含义”的目标属于()
- A.音乐感发展目标
- B.学习能力发展目标
- C.个性发展目标
- D.社会性发展目标
-
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第一步骤,也是整个教育实践的第一关键是()
- A.选择教育内容
- B.确定教学方法
- C.制定教育目标
- D.创设教育环境
-
一切由教师设计、发起、控制的与音乐有关的教育活动均可称为()
- A.显性的音乐教育课程
- B.隐性的音乐教育课程
- C.可受教师控制的课程
- D.不可受教师控制的课程
-
在良好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儿童的关系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如教师和儿童都有机会担当不同的角色,并以不同角色的身份来组织活动或参与活动。这说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具有()
- A.审美性的特点
- B.游戏性的特点
- C.综合性的特点
- D.整体性的特点
-
学前儿童在感受和表现音乐时,不仅能使自己的身体活动与音乐保持一致,也能使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相互协调一致,这说明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
- A.认知的发展
- B.语言的发展
- C.社会性的发展
- D.自我意识的发展
-
听觉艺术具有需要在时间流动中不断展开和完善其组织结构的特征。因此,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又被称为()
- A.声音艺术
- B.造型艺术
- C.时间艺术
- D.情感艺术
-
认为“音乐是人们有情感抒发的需要而产生”的音乐起源学说是()
- A.模仿起源说
- B.巫术起源说
- C.游戏起源说
- D.情感表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