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1年7月自考(学前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 
				
对斜坡上皮球滚落下来的原因,3-4岁的儿童可能更多认为是“(皮球)站不稳,没有脚。”5-6岁的儿童会说“皮球是圆的,它要滚。”
试分析这一现象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什么趋势?并就此现象,分析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对5-6岁儿童进行教育活动。
 - 
				
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 
				
如何利用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 
				
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 
				
5~6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 
				
幼儿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 
				
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和言语的发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高尔顿
 - B.华生
 - C.盖塞尔
 - D.吴伟士
 
 - 
				
2岁以内儿童的同伴交往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 A.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 B.物体中心阶段
 - C.自我中心阶段
 - D.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 
				
儿童出现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的年龄是()
- A.2岁
 - B.3岁
 - C.4岁
 - D.5岁
 
 - 
				
5~7岁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是()
- A.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 B.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 C.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 D.灵活认识性别角色
 
 - 
				
具有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的特征的气质是()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粘液质
 - D.抑郁质
 
 - 
				
原始情绪的种类有()
- A.怕、怒、爱
 - B.恐惧、惊奇、喜悦
 - C.怕、乐、爱
 - D.痛苦、愉快、厌恶
 
 - 
				
幼儿空间方位词发展的顺序是()
- A.上下、前后、左右
 - B.前后、上下、左右
 - C.上下、左右、前后
 - D.前后、左右、上下
 
 -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 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
 - B.首尾规律
 - C.远近规律
 - D.小大规律
 
 - 
				
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的年龄大约是()
- A.2岁以后
 - B.3岁以后
 - C.4岁以后
 - D.5岁以后
 
 - 
				
幼儿的词频率最高的是()
- A.名词
 - B.动词
 - C.代词
 - D.形容词
 
 - 
				
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
 - 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
 - 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
 - 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 
				
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 B.言语
 - C.表象
 - D.情绪
 
 - 
				
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 B.发展的整体性
 - C.发展的不均衡性
 - D.发展的高速度
 
 - 
				
学前儿童想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 B.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 C.创造想象占主要地位
 - D.理想占主要地位
 
 - 
				
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
- A.感知、动作
 - B.具体形象、表象
 - C.语词概括
 - D.概念、判断、推理
 
 - 
				
令人感兴趣的是,幼儿有一种特殊的()
- A.适应现象
 - B.对比现象
 - C.前摄抑制现象
 - D.记忆恢复现象
 
 - 
				
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
- A.阶段性
 - B.可变性
 - C.稳定性
 - D.整体性
 
 - 
				
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
- A.生活经验和成熟
 - B.成熟和教育
 - C.生活经验和教育
 - D.选择和生活经验
 
 -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 A.个体心理的发生
 - 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 C.种系心理的发生
 - D.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 
				
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
- A.婴儿期
 - B.先学前期
 - C.学前期
 - D.学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