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心理学发展与2015年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
-
进入青春期以后,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 A.情感上的脱离
- B.行为上的脱离
- C.观点上的脱离
- D.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
-
初中生人格发展具有的特点有
- A.自我意识高涨
- B.反抗心理
- C.情绪表现的矛盾性
- D.交朋友上的团伙现象
-
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包括
- A.婴儿期
- B.幼儿末期
- C.青春期
- D.中年时期
-
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包括
- A.父母的教养方式
- B.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 C.教师的期望
- D.教育制度与文化
-
从道德认知的角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有
- A.班杜拉
- B.皮亚杰
- C.科尔伯格
- D.维果茨基
-
元认知包括
- A.元认知知识
- B.元认知体验
- C.元认知调控
- D.元认知发展
-
在艾里克森看来,成年中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繁殖感,克服停滞感,体验关心的实现
- B.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体验爱的实现
-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 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
关于成人期人格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人格的一致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
- B.男性自尊水平的总体表现呈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女性则呈下降趋势
- C.男性的抱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 D.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依赖性增强,女性的独立性增强
-
关于老年人感觉能力变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老年人感觉能力方面的变化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 B.相对于其他认知能力,感觉能力衰退较快
- C.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视力受损
- D.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听力受损
-
拉文格认为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
- A.整合水平
- B.自主水平
- C.公正水平
- D.遵奉者水平
-
莱文森(D.Levinson)认为在整个成年期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的过渡期有
- A.0个
- B.3个
- C.5个
- D.8个
-
根据巴尔特斯的观点,主导着成年期智力发展的智力类型是
- A.智力技能
- B.晶体智力
- C.实用智力
- D.认知策略
-
认为认知老化是因为老年人在认知加工时容易受到无关刺激干扰的理论是
- A.感觉功能理论
- B.加工速度理论
- C.抑制理论
- D.工作记忆理论
-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成熟期的阶段是
- A.初中阶段
- B.高中阶段
- C.青年期
- D.中年期
-
自我评价能力开始成熟的阶段是
- A.小学阶段
- B.初中阶段
- C.高中阶段
- D.青年期
-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以个人的伦理观念进行道德判断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取向
- B.社会契约的取向
- C.相对功利的取向
- D.普遍原则的取向
-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 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
我国的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分别是
- A.婴儿期和小学中年级
- B.婴儿期和青春期
- C.幼儿期和青春期
- D.幼儿期和高中阶段
-
初中生在心理上会制造出假想的观众,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和批评,这反映了初中生
- A.思维的片面性依然存在
- B.思维的创造性显著增强
- C.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 D.思维的表面性依然突出
-
当使用社会测量技术研究儿童的同伴地位时,发现有些儿童既受到很多同学喜欢,也有很多同学不喜欢他们,此时研究者会认为他们是
- A.受欢迎的儿童
- B.普通的儿童
- C.被拒绝的儿童
- D.有争议的儿童
-
研究小学儿童同伴地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情境模拟法
- B.访谈法
- C.观察法
- D.社会测量技术
-
塞尔曼(Selman)认为小学儿童的友谊主要处于
- A.没有形成友谊概念的阶段
- B.单向帮助阶段
- C.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
- D.亲密的共享阶段
-
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是
- A.自我概念
- B.自我评价能力
- C.自我体验
- D.自我控制能力
-
根据塞尔曼(Selman,1980)的研究,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分别是
- A.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
- B.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 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
- D.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客观化时期是
- A.婴儿阶段
- B.幼儿阶段
- C.小学阶段
- D.青少年时期
-
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发展主要依赖的活动形式是
- A.班集体生活
- B.家庭生活
- C.同伴活动
- D.师生交往
-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认知发展采用的方法是
- A.两难故事法
- B.对偶故事法
- C.实验法
- D.问卷调查法
-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 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实的实现
-
关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 B.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这个思维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 C.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 D.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
-
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游戏
- B.学习
- C.娱乐
- D.体育活动
-
萨布丽娜的思维具有什么特点?萨布丽娜的思维为什么具有这种特点?
-
玛丽的思维和萨布丽娜的思维有什么不同?
-
简述元认知的结构。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4岁的玛丽和爸爸的电话交谈 父亲:玛丽,妈妈在家吗? 玛丽:(不说话,点头) 父亲:玛丽,我可以和妈妈说话吗? 玛丽:(再次不语点头) 材料2:十六岁的萨布丽娜的早晨 某个星期天的早晨,萨布丽娜醒来时发现在她的下巴上长了一粒很大的痘痘。她哭着说:“我不能去教堂!每个人都会看到我有多丑。”
玛丽的思维具有什么特点?玛丽的思维为什么具有这种特点?
-
简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