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练习卷9
-
言语听觉评估中,下列属于自然环境声响识别测试内容的是()。
- A.选择20种声响
- B.扬声器距被试儿童1m
- C.扬声器与听障儿童助听器在同一水平面
- D.扬声器与助听器成90°角
- E.声压缓控制在70 dB SPL左右
-
下列属于综合语言能力测试内容的是()。
- A.大人随意选择几个词如“跑、白兔、着急”然后示范用一个词造出一句话,让孩子根据示范也造出一句与大人说的不一样的句子来,你的孩子能够做到(要求造出的句子要符合逻辑),即为通过
- B.在孩子面前逐一出示他熟悉的家人亲戚朋友的照片4~5张,如果孩子能够对应说出亲属的称谓,即便发音不清楚,也算通过
- C.大人观察或询问孩子有意识地说话的情况,只要他能将3~5个字组合在一起,并有意识地说出一句话,其中有主语和谓语,即为通过
- D.在孩子身旁做两个动作,让他仔细看,如先拍拍自己的头,再拍拍手,然后让孩子叙述你做的这两个动作。孩子在回答中会这样说“你壳做××,然后做××”,即为通过
- E.大人示范说出一个词,再说一个反义词,然后请孩子说出也来玩这样的游戏,你说“夏天热,冬天会怎样?早晨起床,晚上怎样?大人是年长的,孩子是怎样的?”孩子能对应地说出相对的反义词,即为通过
-
下列属于前语言理解阶段要点提示的是()。
- A.家长保证自己发音正确
- B.要利用各种物品,尤其是自己的动? 作、表情和语言、声调引逗孩子做? 出各种笑容和不同的表情
- C.及时扩展孩子已理解语言的范围
- D.引导孩子对事物简单特征的描述
- E.教孩子认识一些字形,学会正确的? 发音,但不要把重点放在每个字义? 的理解上
-
下列关于言语听力计的校准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A.将耳机或扬声器输出的言语信号的声压级数值( dB SPL)与听力计表盘显示的听力级数值( dB HL)建立对应关系
- B.如使用扬声器给声,言语听力级+校准值(20 dB)=实际产生的言语声压级数值
- C.如使用扬声器给声,言语信号强度的0 dB HL=20 dB SPL
- D.如使用扬声器给声,则测试参考点距扬声器2m
- E.如使用扬声器给声,给声角度不同,校准值相同
-
下列不属于四级语言能力发展阶段测试内容的是()。
- A.让孩子看过鞋、铅笔、钱币和球四种物品后,然后拿出其中的一个物品,让他告诉成人“这是……?”孩子能说出其中一种物品的名称,即为通过
- B.拿两个苹果给孩子,让他一个给妈妈,一个给爸爸时,能按要求去做,即为通过
- C.给孩子出示8件常见的物品,无须提示,孩子能正确地说出8件物品的名称,即为通过
- D.鼓励孩子说儿歌,观察他能否在不经提示的情况下说儿歌。如果孩子在不经提示的情况下说出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儿歌,即为通过
- E.会说儿歌4~5首,每首4~5句,每句5~7个字,即为通过
-
发音诱导准备训练包括()。
- A.呼吸训练
- B.语词发音训练
- C.放松训练
- D.起音训练
- E.语句发音训练
-
声导抗测试包括()。
- A.鼓室图测试
- B.不舒适阈测试
- C.言语识别率测试
- D.视觉强化测试
- E.声反射测试
-
下列属于异常耳郭的印模取样方法的是()。
- A.将棉球推入耳道
- B.治疗耳疾后再印模
- C.将印模膏依次注入固定区域
- D.膏体要填满整个耳郭的前外面
- E.确保印模完整,与耳郭形状完全一样
-
声刺激部分可产生()的纯音、白噪声和窄带噪声。
- A.250Hz
- B.500Hz
- C.1000Hz
- D.2000Hz
- E.4000Hz
-
异常耳郭的印模取样适应证包括()。
- A.招风耳
- B.杯状耳
- C.无耳
- D.隐耳
- E.巨耳
-
下列属于声音识别阶段培建内容的是()。
- A.对简短故事中顺序关系的理解
- B.对语音超音段特性的分辨
- C.对拟声或抽象语言的理解
- D.对自然环境声和音乐的感知
- E.对音节相同但辅音及元音信息不同的分辨
-
下列属于语言发展期儿童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的发展特点的是()。
- A.使用的句型以疑问句、祈使句为主
- B.4岁儿童能适应听话人的能力而调节其说话内容
- C.2岁儿童尚不具备保持同一话题的能力
- D.55%的6岁儿童能够根据变化改变表述方式
- E.学前期儿童在交际失败时总是责怪听话人
-
下列属于口语萌芽阶段要点提示的是()。
- A.及时扩展孩子掌握的词
- B.及时引导孩子边说边做
- C.鼓励较长时间的对话
- D.善于理解孩子单词句的含义
- E.及时引导说出三词句
-
语言发展期听健儿童的语义获得经常会出现的错误表现为()。
- A.对词义的掌握由大概到逐步精确
- B.对成人词义过度扩充
- C.对词义的获得始终以其认知发展
- D.对成人词义的缩小
- E.与成人词义无关
-
下列对声音强度的适应描述正确的是()。
- A.刚开始使用助听器,声音小了感到帮助不大,声音大了又会感到吵
- B.外耳道有振动感
- C.开始时应先将音量设置为低于正常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大音量
- D.听别人讲话时尚好,但听自己讲话时声音很响
- E.现在有的助听器本身就带有控制堵耳效应的程序
-
幼儿行为观察反应测听临床上可用于进行()。
- A.听力筛查
- B.助听效果观察
- C.了解中耳的生理或病理改变
- D.判断鼓膜传声功能的状态
- E.检查咽鼓管的功能
-
固定方向性主要有()方向性。
- A.全向性
- B.心形
- C.超心形
- D.双极形
- E.以上均对
-
符合菜花耳的病症有()。
- A.耳廓有灼热感,呈渐进性持续性耳痛
- B.检查可见耳廓红肿、增厚
- C.触之有弹性而软,触痛明显
- D.脓肿形成后,耳廓表面呈暗红色或局限性淡黄色隆起,内有波动感
- E.软骨逐渐坏死,耳廓失去软骨的支架而发生畸形
-
下列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声反射测试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蜗后病变通常是指听神经肿瘤和在脑干或中线以外的桥小脑角肿瘤
- B.脑干的中线病变是位于脑干内声反射通路上的病变,不会导致声反射结果异常
- C.中线病变经常损害单侧或双侧的交叉声反射路径,因此导致同侧声反射异常,而对侧声反射不受影响
- D.多发性硬化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脱髓鞘病变的声反射阈、声反射幅度及声反射时间特性都可出现异常
- E.皮层病变对声反射一般没有影响
-
儿童句法结构的发展分为()。
- A.不完整句
- B.完整单句
- C.复合句
- D.并列句
- E.因果句
-
鼓室声导测试中,在正常状态下,中耳的声导抗状态是()。
- A.中耳的声导抗最小,经鼓膜折射回来的声能流最大
- B.中耳的声导抗最小,进入中耳的声能流最大
- C.中耳的声导抗最小,经鼓膜折射回来的声能流最小
- D.中耳的声导抗最大,进入中耳的声能流最小
- E.中耳的声导抗最大,进入中耳的声能流最大
-
()的实质是设法帮助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语言培建和学习的过程。
- A.听觉训练
- B.言语听觉评估
- C.听力语言康复
- D.视觉强化测听
- E.幼儿听觉行为观察测听
-
()也被称为言语接受阈。
- A.言语识别率
- B.背景声中的言语识别
- C.言语觉察阈
- D.言语识别阈
- E.背景音识别
-
下列关于听觉识别有误的是()。
- A.能够在多种声音并存的环境中,确定目标声音信号
- B.在积淀大量的听取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 C.“听取”非常重要,“记忆”更是不可缺少
- D.需要浅层次的条件反射类的中枢神经活动
- E.更接近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实质
-
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通过声母识别可以评估()。
- A.听障儿童佩戴助听器后的听觉功能
- B.听障儿童中低频语音感知及听觉识别能力
- C.听障儿童听觉功能及助听器对听障儿童高频听力损失的补偿效果
- D.听障儿童对声母韵母组合音的听觉识别能力
- E.听障儿童对语义的理解能力
-
下列属于多维自适应方向性系统特点的是()。
- A.提供四种选择模式
- B.改善音质
- C.提高声音丰满度
- D.对低频能量进行补偿
- E.提供三个不同宽度阈
-
()是人耳对声音的一种生理性反应,也就是通过听觉器官判断声音的有无。
- A.听觉察知
- B.听觉辨别
- C.听觉识别
- D.听觉理解
- E.听觉反馈
-
()的儿童开始能说出结构完整但无修饰词的简单句。
- A.2岁左右
- B.2~2.5岁
- C.3岁
- D.3.5岁
- E.4~5岁
-
双极形麦克风的方向性指数为()。
- A.0dB
- B.4.8dB
- C.6.0dB
- D.5.7dB
- E.11.4dB
-
言语测听是能直接反映()能力高低的测听方法。
- A.言语识别
- B.听敏度
- C.听阈
- D.行为
- E.视觉
-
听力学资料录入不包括()。
- A.姓名
- B.性别
- C.身高
- D.年龄
- E.电话
-
()是传导性病变的敏感指标。
- A.镫骨肌反射消失
- B.感音神经
- C.耳膜
- D.耳蜗
- E.声反射
-
对比目前婴幼儿听力损失评定的手段,苴中多频稳态反应测试的优点是()。
- A.可在睡眠下进行
- B.测听结果客观可重复
- C.能够分别测出各频率听力损失
- D.能够很好地利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 E.在清醒状态下对婴幼儿听觉通路完整性进行评估并得到各频率听力损失情况
-
视觉强化测听建立条件化反射时,如果第一次听障儿童无听觉反应,那么第二次的给声强度应为()。
- A.5 dB
- B.10 dB
- C.15 dB
- D.20 dB
- E.25 dB
-
属于低频的发声物是()。
- A.木鱼
- B.响板
- C.碰钟
- D.鼓
- E.双音响筒
-
幼儿助听器佩戴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动作一定要轻柔
- B.掌握好用力的方向和角度
- C.先将耳模整体前旋,把外耳道部分插入,再慢慢后旋至耳模的耳郭部分
- D.为了防止摩擦过大增加佩戴时的困难,可先在耳模表面涂抹一层凡士林
- E.将耳模浮搁在耳轮脚上
-
()是指测试者直接发音,读测听词表,让被试者做出应答,以判断其言语听觉识别能力的方法。
- A.信号测试法
- B.口声测试法
- C.标签测试法
- D.录音测试法国
- E.听觉测试法
-
背景声中言语识别的口声测试法,背景声的位置是()。
- A.置于被试者的90°位置,相距1m(参考测试点)
- B.置于被试者的90°位置,相距0.5m(参考测试点)
- C.置于被试者的45°位置,相距1m(参考测试点)
- D.置于被试者的0°位置,相距0.5m(参考测试点)
- E.置于被试者的0°位置,相距1m(参考测试点)
-
《儿童言语识别词表》中较难的词表和最容易的词表组合百分比为()。
- A.60:40
- B.64:36
- C.65:35
- D.70:30
- E.73:27
-
声反射测试时,频率信号2000Hz对应的给声强度极限是()。
- A.95 dB HL
- B.100dB HL
- C.105 dB HL
- D.110 dB HL
- E.115 dB HL
-
对于蜗后病变的鉴别,将患者的声反射阈与该频率的第90百分位数进行比较,如果ART超过相应的第90百分位数,则可认为()。
- A.反射阈降低
- B.反射阈升高
- C.反射阈消失
- D.处于听力正常的声反射阈分布范围内
- E.处于耳蜗性病变的声反射阈分布范围内
-
()是把输入的音频信号移动几个频后再从扬声器发出。
- A.相位控制
- B.移频法
- C.陷波滤波器
- D.自适应滤波法
- E.限幅法
-
对于3岁以上儿童的言语听觉评估,通过(),测试听障儿童感知、分辨连续语言的能力。
- A.短句识别
- B.双音节词识别
- C.三音节词识别
- D.韵母识别
- E.声母识别
-
目前我国低龄儿童助听器效果评估的方法最多使用的是()。
- A.数量评估法
- B.声场评估法
- C.言语听觉评估法
- D.听觉认知发展评估法
- E.口声评估法
-
在鼓室导抗图上,以下情况无峰压的是()。
- A.胆脂瘤或息肉
- B.听骨链骨性固定或粘连
- C.中耳炎早期病变
- D.咽鼓管功能障碍和分泌性中耳炎
- E.中耳渗出和鼓膜开放
-
全向形麦克风的方向性指数为()。
- A.0 dB
- B.4.8 dB
- C.6.0 dB
- D.5.7 dB
- E.11.4 dB
-
对于3岁以上儿童的言语听觉评估,双音节词识别可以了解()。
- A.听障儿童言语可懂度及听觉中枢处理情况
- B.听障儿童对低频语音成分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 C.听障儿童通过对声调的识别来理解语义的能力
- D.听障儿童佩戴助听器后,对韵母、声母、声调在各单词中的综合听辨能力
- E.听障儿童感知、分辨连续语言的能力
-
在满足听音区域声音覆盖的前提下,选择()对于减少声反馈发生来说将更为有利。
- A.指向角度小的受话器
- B.指向角度大的受话器
- C.指向角度小的麦克风
- D.指向角度大的麦克风
- E.数字技术的应用
-
关于指导听障儿童养成聆听习惯的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听障儿童知道不同的物品可以发出不同的声
- B.从易于分辨的单词开始
- C.训练他们会感觉卢音的有无
- D.听觉记忆练习
- E.从借助于情景过渡到自然的场面
-
声导抗仪的结构中,与抬音麦克风相连,把耳道中合成的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是()。
- A.耳塞探头中的上管
- B.耳塞探头中的中管
- C.耳塞探头中的下管
- D.处理器
- E.耳塞探头
-
比较法进行最适响度级测试,采用口声测试用耳机测试被试者时,如果患者的SRT或纯音听阈为35 dB HL,加上40 dB HL等于75 dB HL。通过耳机发音记录如下,那么这个患者的MCL应为()。
“北京(70 dB HL)一上海(75 dB HL) ”
“上海”听超来更舒服
“上海(75 dB HL)一广东(80 dB HL) ”
“广东”听起来更舒服
“广东(80 dB HL)一西安(85 dB HL)”
“广东”听起来更舒服
“海南(80 dB HL)一大连(75 dB HL)”
“海南”听起来更舒服
- A.80 dB HL(或100 dB SPL)
- B.60 dB HL(或80 dB SPL)
- C.40 dB HL(或60 dB SPL)
- D.20 dB HL(或40 dB SPL)
- E.10 dB HL(或30 dB SPL)
-
()是真耳分析测试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方法。
- A.替代法
- B.声压法
- C.比较法
- D.非标准化的同侧比较法
- E.耦合腔测试
-
对3岁以内的儿童采用()。
- A.言语测听法
- B.声导抗测听法
- C.听觉认知发展评估法
- D.听觉行为观察测听法
- E.视觉强化法
-
健听儿童( )岁时开始出现语音意识。
- A.半岁
- B.1岁
- C.2岁
- D.2~3岁
- E.4岁
-
脑干病变的诊断中,三项声反射异常传入病变属()病变。
- A.斜方体平面的脑干中线
- B.给声耳
- C.上橄榄复合体
- D.双侧感音神经
- E.面神经及听神经合并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语音辨别能力主要表现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 B.发音能力的发展早于辨音能力的发展
- C.语音意识的产生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的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
- D.能够有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
- E.能够评价别人的发音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
-
言语听觉评估口声测试时,测试者与被试者之间应间隔()。
- A.0.3m
- B.0.5m
- C.0.6m
- D.0.8m
- E.Im
-
人类的听觉发育过程如果按四个阶段划分,包括()。
- A.听觉察知、听觉辨别、听觉识别、听觉理解
- B.听觉察知、听觉定向、听觉识别、听觉理解
- C.听觉察知、听觉辨认、听觉记忆、听觉理解
- D.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反馈、听觉概念
- E.听觉定向、听觉辨认、听觉记忆、听觉选择
-
下列哪一个是超强心形极性响应图()。
- A.
- B.
- C.
- D.
- E.
-
()的健听儿童会产生交际倾向。
- A.0~4个月
- B.4~10个月
- C.8~12个月
- D.12~15个月
- E.15~18个月
-
视觉强化测听中,对主试者(诱导观察者)的描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置于听障儿童视觉范围内看不到的地方
- B.负责及时诱导听障儿童的注意力
- C.观察听障儿童的听觉反应并判断其听力情况
- D.在与听障儿童沟通时,要面容亲切、动作轻柔
- E.测试时保持安静,木带有任何具有提示性的动作
-
言语识别阈测试的目的是()。
- A.找出被试者听到并听懂言语声的最舒适声级
- B.测试被试者听到并理解言语的最低声级
- C.确定听觉动态范围的上限
- D.得到不同的言语识别率
- E.关注听力障碍者在自然环境中能够实际获得多少听觉
-
视觉强化测听前,如果90°入射角建立听力级声场,参考测试点应()。
- A.距左右两个扬声器1 m,角度为90°,高度与扬声器同高
- B.距左右两个扬声器1 m,角度为90°,高度比扬声器高
- C.距左右两个扬声器0.5 m,角度为90°,高度比扬声器高
- D.距左右两个扬声器0.5 m,角度为90°,高度比扬声器低
- E.距左右两个扬声器1.5 m,角度为90°,高度比扬声器低
-
下列关于背景声中言语识别的声场评估法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首先建立言语测听声场,选择扬声器为90°入射角,对言语听力零级进行校准,即听力计表盘数为40 dB HL,校准值为12.5 dB,扬声器声输出为72.5 dB SPL,储存校准数据,进入测听状态
- B.首先建立言语测听声场,选择扬声器为45°入射角,对言语听力零级进行校准,即听力计表盘数为60 dB HL,校准值为20 dB,扬声器声输出为65.5 dB SPL,储存校准数据,进入测听状态
- C.首先建立言语测听声场,选择扬声器为90°入射角,对言语听力零级进行校准,即听力计表盘数为60 dB HL,校准值为16.5 dB,扬声器声输出为72.5 dB SPL,储存校准数据,进入测听状态
- D.首先建立言语测听声场,选择扬声器为45°入射角,对言语听力零级进行校准,即听力计表盘数为40 dB HL,校准值为12.5 dB,扬声器声输出为65.5 dB SPL,储存校准数据,进入测听状态
- E.首先建立言语测听声场,选择扬声器为45°入射角,对言语听力零级进行校准,即听力计表盘数为60 dB HL,校准值为12.5 dB,扬声器声输出为72.5 dB SPL,储存校准数据,进入测听状态
-
健听儿童()岁时开始出现语音意识。
- A.半岁
- B.1岁
- C.2岁
- D.2~3岁
- E.4岁
-
脑干病变的诊断中,一项声反射异常属()病变。
- A.给声耳
- B.刺激耳
- C.中枢性
- D.面神经
- E.蜗核
-
大约6个月时,婴儿能同时感知()不同的语调。
- A.1种
- B.2种
- C.3种
- D.4种
- E.5种
-
《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评估题库》内容不包括()。
- A.声调识别
- B.双音节词识别
- C.平仄识别
- D.短句识别
- E.数字识别
-
平缓型曲线代表()性损伤为主的听力下降。
- A.耳蜗
- B.鼓膜
- C.半规管
- D.咽鼓管
- E.外耳道
-
通过对听障儿童建立声与光的定向条件反射,即当给测试声音时,及时以声光玩具作为奖励,使其配合完成听力测试的测听方法是()。
- A.言语测听
- B.声导抗测听
- C.幼儿听觉行为观察测听
- D.视觉强化测听
- E.听力补偿测听
-
下列不属于实境自适应方向性模式特点的是()。
- A.声音通过前方和后方的麦克风进入助听器时,声音会被消减
- B.来自前方±60°方位角以外的声音提供了有效的衰减
- C.使噪声源方向的灵敏度最小化
- D.能在不同角度对不同噪声源同时处理
- E.可以根据噪声源的频率不同进行处理
-
对于3岁以上儿童的言语听觉评估,()测试主要通过听障儿童对数字的识别了解其对声母韵母组合音的听觉识别能力。
- A.同音单音节声调识别
- B.单音节词(字)识别
- C.数字识别
- D.自然环境声识别
- E.语音识别
-
选择声调识别或韵母识别可以了解儿童()听力补偿效果。
- A.低频
- B.中频
- C.高频
- D.低频和高频
- E.低频和中频
-
视觉强化测听45°入射角听力级声场中,听力计读数为75 dB,频率为4000Hz时,校准后扬声器的输出值为()。
- A.71 dB SPL
- B.74.5 dB SPL
- C.79.5 dB SPL
- D.75.5 dB SPL
- E.86.5 dB SPL
-
真耳分析测试外耳道共振增益时,新患者自动选中()曲线。
- A.REUR
- B.REUG
- C.REAG
- D.REIG
- E.RECD
-
听障儿童选配助听器后,听力年龄只有O岁,其语言学习过程和听健幼儿的语言习得过程是一样的,训练中避免急于求成,要逐渐发展。这是遵循语言康复原则的()。
- A.圳练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 B.创造好的聆听环境和语言环境
- C.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 D.训练内容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同时进行的
- E.掌握有效的训练方法
-
对于言语听为计的校准,如果使用压耳式耳机(TDH系列),其言语零级的校准值应为() dB SPL。
- A.10±2
- B.20±2
- C.30±2
- D.12.5
- E.16.5
-
对于儿童,特别是先天性重度听障儿童的适应性训练应该从让他们()开始。
- A.佩戴助听器
- B.装置耳模
- C.听懂和学会言语
- D.学习听懂自己讲话
- E.接受耳模和助听器
-
给测试音的间隔时间一般控制在()s。
- A.2~3
- B.3~5
- C.4~7
- D.5~9
- E.6~10
-
助听器软件二方向性系统管理器中,()表明非方向性及全向性。
- A.Hd Locator
- B.Speech Tracer
- C.Hd Locator omni
- D.Hd Locator dir
- E.Hd Locator with Speech Tr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