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多选

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  )。

  • A.“六三”学制
  • B.“五四”学制
  • C.“九年一贯制”
  • D.“四二”学制
  • E.“六年制”
试题出自试卷《2012年江西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前押题密卷(6)》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根据材料回答1~2题: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 A.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
    • B.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
    • C.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 D.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2. 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 A.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机会
    • B.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
    • C.采用先个人,后小组,再全班学习等形式的教学策略
    • D.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3. 根据材料回答1~2题:

    彭老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时,突然,有学生兴奋地喊起来:“哇,好大一只鸟啊!”同学们立刻把目光都移向了窗外,好奇地问:“在哪儿啊?”显然,他们的注意力转到教室外那只大鸟上。彭老师见机一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问:“在哪里?”彭老师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漂亮的大鸟,大鸟受了惊,飞走了。同学们只好回到座位上,意犹未尽,彭老师见状打开了话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啊?”“因为很好看,因为它长得很大,很美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个不停,顿时又变得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彭老师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晚上的抄写作业取消了,回家后每人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们看到的那只大鸟,并把自己看鸟的心情写进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相关资料,明天在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彭老师的做法符合现代教学的什么理念?(  )[不定项选择题]

    • A.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 B.利用教学机智,把突发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 C.适当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D.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4. 彭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有何积极意义?(  )[不定项选择题]

    • A.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抓住学生的兴趣
    • B.因势利导,适当地改变教学内容和进程
    • C.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 D.将突发事件巧妙转化为积极有用的课程资源
  5.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是固定不变的。(  )

    • 正确
    • 错误
  6. 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具有指导作用。(  )

    • 正确
    • 错误
  7. 教师劳动是个体劳动和集体劳动的结合。(  )

    • 正确
    • 错误
  8.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认识活动。(  )

    • 正确
    • 错误
  9.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开始于卢梭,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哥尼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

    • 正确
    • 错误
  10. 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