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这是一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圆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这样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到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呢?”同学们听到我提的这个问题很新鲜,于是产生了好奇。他们互相议论着,争论着:“老师,车轮如果不是圆形的,就有可能走不快。”“车轮不是圆形的,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就会走不起来,上下颠个不停,车子就会走不稳”……我继续提问:“圆形车轮为什么会转得很稳呢?”
同学们相互望着,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你们能不能根据车轮想一想它的奥秘呢?”听到老师的话,同学们马上又兴奋起来。他们有的拿着小车轮(提前准备好的教具)左右看着,用尺子和手比画着、思考着,也有的拿着绳子或尺予量车轮的辐条。这时,我没有打扰孩子们的思维,而是让他们自由思考。
五分钟后,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车轴到车轮边上的距离都一样长,这就是轮子的奥妙。”多么令人兴奋的结论啊!
“为什么车轴到车轮边上的距离一样长,车子就走得很稳呢?”我继续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则更加活跃。“车轴到轮子边上的距离相等,就保证了车与地面距离始终不变,所以车子行走时就稳了。”这是另一个同学的声音。紧接着,同学们也纷纷举手回答,表示赞同。经过同学们观察、分析后,结论已见分晓。这时,我顺利地引出主题:“正像你们所说的那样,轴与轮子边上的距离相等,才能使轮子转动起来始终和地面保持相等的距离。那么,轴到轮子边上的距离又是圆的什么呢?圆还有哪些特征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圆的认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试结合材料分析该方法的优缺点及其运用要求。
27.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28.这是一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圆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这样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到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呢?”同学们听到我提的这个问题很新鲜,于是产生了好奇。他们互相议论着,争论着:“老师,车轮如果不是圆形的,就有可能走不快。”“车轮不是圆形的,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就会走不起来,上下颠个不停,车子就会走不稳”……我继续提问:“圆形车轮为什么会转得很稳呢?”
同学们相互望着,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你们能不能根据车轮想一想它的奥秘呢?”听到老师的话,同学们马上又兴奋起来。他们有的拿着小车轮(提前准备好的教具)左右看着,用尺子和手比画着、思考着,也有的拿着绳子或尺予量车轮的辐条。这时,我没有打扰孩子们的思维,而是让他们自由思考。
五分钟后,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车轴到车轮边上的距离都一样长,这就是轮子的奥妙。”多么令人兴奋的结论啊!
“为什么车轴到车轮边上的距离一样长,车子就走得很稳呢?”我继续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则更加活跃。“车轴到轮子边上的距离相等,就保证了车与地面距离始终不变,所以车子行走时就稳了。”这是另一个同学的声音。紧接着,同学们也纷纷举手回答,表示赞同。经过同学们观察、分析后,结论已见分晓。这时,我顺利地引出主题:“正像你们所说的那样,轴与轮子边上的距离相等,才能使轮子转动起来始终和地面保持相等的距离。那么,轴到轮子边上的距离又是圆的什么呢?圆还有哪些特征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圆的认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试结合材料分析该方法的优缺点及其运用要求。
26.试述学校体育的功能。
25.试述儿童个体发展的普遍特点。
2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23.简述关于课程本质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24.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20.法律责任
21.简述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
19.形成性测验
四川省200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
2008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实务模
2004年上海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江苏2010年《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
2010年湖南会计从业考试《初级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