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前,老师让同学们观看了许多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视频与图片,从而自然地导人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这种导人方法属于(  )

  • A.直接导入
  • B.情境导入
  • C.悬念导入
  • D.审题导入
试题出自试卷《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深度押题试卷(3)》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以“素质教育之我见”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2. 2008年6月12日上午11点左右,安徽省长丰县某中学七(2)班地理课上,学生杨某和同桌陈某发生争斗。授课老师杨某没有及时制止,在同学把他们分开之后,其中一人吐白沫,被同学送往医院,不治身亡,死者年龄14岁。教师杨某没有参加救人,继续上课至下课,杨某因此被人冠以“杨不管”的称呼。事情发生后,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学校、教师杨某和当事人家长达成了赔偿死亡学生家长20.5万元的协议,杨某承担10万元的赔偿。

  3. 某日,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话,又开始自言自语。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泪流满面,痛哭不已。丁老师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哭到了下课。

  4. 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  )实践。

    • A.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 B.口语交际课中
    • C.家庭生活中
    • D.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5. 下面的笔顺分析,正确的是(  )

    • A.乃(第二笔为撇)
    • B.母(第一笔为横折钩)
    • C.肺(第八笔为点)
    • D.比(第四笔为竖弯钩)
  6. 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是( )

    • A.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
    • B.卢梭的《爱弥尔》
    • C.巴里的《丘克和盖克》
    • D.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7. 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前,老师让同学们观看了许多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视频与图片,从而自然地导人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这种导人方法属于(  )

    • A.直接导入
    • B.情境导入
    • C.悬念导入
    • D.审题导入
  8. 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  )

    • A.专业动机
    • B.专业知识
    • C.专业能力
    • D.专业人格
  9.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  ),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 A.科学性
    • B.趣味性
    • C.统一性
    • D.规范性
  10. 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  )

    • A.课堂应变能力
    • B.设计教学的能力
    • C.语言表达能力
    • D.分析教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