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材料

《乘法》练习课上,吴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了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分别是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6元,怎样买最合算?很快,很多同学给出了答案:老师和学生分开来买,一共花费280元。小宁提出了另一种方案:“把老师、学生凑成10人买团体票,剩下的买学生票,一共花费275元,比280元少了5块钱。”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同学们有的点头赞成,有的似茅塞顿开。小思却说:“不就少了5块钱么!”吴老师示意她发表自己的意见。她一下站起来,满不在乎地说:“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5块钱啊!”小欣也附和说:“就是,5块钱算什么!”

问题:

(1)如果你是吴老师,如何应对这一状况?(10分)

(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10分)

试题出自试卷《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识字教学。(8分)

    (2)如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数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22分)

  2. 材料

    为让班会开得成功,我选了一篇课文改写成剧本,准备排演课本剧。第二天,我在班上说了这一想法,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这时,我听到小雯和同桌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下课后,我请小雯来办公室,让她谈谈自己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每次您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能不能让我们自己试一试呢?”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长大了.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于是,我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小雯,她高兴地接受了。接下来,她就忙着和同学选课文,编剧本,做道具……其间还找我做参谋。班会如期召开,课本剧的表演非常成功。

    问题:

    (1)谈谈本案例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你的启示。(10分)

    (2)你认为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10分)

  3. 材料

    《乘法》练习课上,吴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了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分别是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6元,怎样买最合算?很快,很多同学给出了答案:老师和学生分开来买,一共花费280元。小宁提出了另一种方案:“把老师、学生凑成10人买团体票,剩下的买学生票,一共花费275元,比280元少了5块钱。”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同学们有的点头赞成,有的似茅塞顿开。小思却说:“不就少了5块钱么!”吴老师示意她发表自己的意见。她一下站起来,满不在乎地说:“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5块钱啊!”小欣也附和说:“就是,5块钱算什么!”

    问题:

    (1)如果你是吴老师,如何应对这一状况?(10分)

    (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10分)

  4.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5. 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6. 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  )。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显性课程
    • D.隐性课程
  7. 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 A.启发性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直观性原则
    • D.循序渐进原则
  8.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9. 在一些农村教学点,教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复式数学
    • B.道尔顿制
    • C.分组教学
    • D.分别教学
  10. 教完古诗《草》后,于老师扮演耳背的奶奶让学生背给他听,故意将“一岁一枯荣”说成“一岁一窟窿”,并让学生解释。这种课堂总结方法属于(  )。

    • A.自然式
    • B.归纳式
    • C.游戏式
    • D.悬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