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 A.《说文解字》
  • B.《论语》
  • C.《孟子》
  • D.《四书集注》
试题出自试卷《2016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考点试题(3)》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正负数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写出正负数的加减法则。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新授课部分的教学环节。

  2. 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哪些类型?

  3.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4. 强调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动机的(  )。

    • A.强化理论
    • B.需要层次论
    • C.成就动机理论
    • D.归因理论
  5. 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

  6.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 A.讲授法
    • B.谈话法
    • C.实验法
    • D.演示法
  7. 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 A.自主、合作、探究
    •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 C.学习、讨论、创新
    • D.兴趣、发现、研讨
  8. 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塑造阿Q这个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想象是(  )。

    • A.无意想象
    • B.创造想象
    • C.再造想象
    • D.言语想象
  9. 少儿在4—12岁出现了审美感性能力的萌芽,而这主要是通过少儿的(  )来表现的。

    • A.体育活动
    • B.阅读活动
    • C.娱乐活动
    • D.游戏活动
  10. 老师提出“剪刀的用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是(  )。

    • A.动作思维
    • B.发散思维
    • C.习惯思维
    • D.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