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下列叙述I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 A.
  • B.
  • C.
  • D.
试题出自试卷《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冲刺试卷(1)》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案例:

    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乙醇”的课堂教学片段。

    【导入】表演魔术——魔棒点灯。这无根之火怎么产生的?我们先从这种液体研究起。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液体的颜色、状态、气味,得出结论,并试着在学案上写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投影】乙醇的物理性质

    【探究l】根据信息提示,推测乙醇可能的结构。

    经实验测定,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0,且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可连接四个原子、每个氧原子可

    【学生活动】写出符合要求的可能结构。

    【探究活动2】运用假设推理一实验验证一数据分析的方法确定乙醇的真实结构。【演示实验】乙醇与钠的反应并验证产物只有H:。

    【思考与交流】由分子式C2H60推测,1 mol乙醇分子最多可提供——, mol氢原子参加反应,生成 ITIOl氢气分子。

    【材料1】某化学兴趣小组关于“乙醇结构”的探究。

    ①量取2.9 mL的无水乙醇(约O.05 t001)于试管中,并加入足量的钠;②反应生成氢气体积标准状态为564 mL(约0.025 m01);

    ③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思考与交流】

    ①l tool乙醇实际生成了 mol氢气,mol氢原子。

    ②1个乙醇分子只能提供 个氢原子与Na反应生成氢气分子。

    【追问】明明l个乙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为什么却只能提供一个氢原子生成氢气呢?【学生活动】观察两种可能结构的球棍模型,根据这两种结构中氢所处位置的差异,确定乙醇的结构。

    【师生互动】归纳乙醇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对比】对比烧杯中钠与水、钠与乙醇的反应,根据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尝试写出钠与乙醇的反应方程式。

    乙醇与钠的反应实质:

    CH3CH20H+Na→CH3CH20NaH2 ↑

    【转引】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乙醇在与钠的反应中做的是氧化剂,事实上,在大多数化学反应中.乙醇更愿意做还原剂。

    【学生活动】根据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写出乙醇的燃烧方程式。

    【探究3】材料一应用一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思考与交流】

    ①工厂高温焊接铜制器件时。表面生成黑的物质是什么?

    ②把发黑的铜制品趁热蘸一下酒精,就会恢复原有光泽,这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活动】根据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上述变化的可能原因。

    【归纳总结】在铜或银作催化剂时,乙醇能被氧气氧化产生乙醛,我们称这个反应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问题:

    (1)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哪种导入方法,并说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该导入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化学课堂上经常采用演示来完成教学,其构成要素及基本的类型有哪些?

    (3)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完成教学目标?

  2.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l》“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内容: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人们发现并制得单质铝却比较晚,这是由于铝很活泼.从铝的化合物中提炼铝单质比较困难。铝的许多化合物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氧化铝

    我们已经知道,氧化铝难溶于水,熔点很高,也很坚固,因此覆盖在铝制品表面极薄的一层氧化铝就能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

    它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中。它溶于碱时,生成物是偏铝酸盐和水。因此,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实验3-7】

    在试管里加入l0 mL 0.5 mol/L Al2(S0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酒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反应中得到的白色胶状物质是氢氧化铝[AI(OH)3],它几乎不溶于水,但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在实验室里,常常用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

    【实验3-8】

    取一些上面实验中制得的AI(OH),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支试管里滴加2 mol/L盐酸.往另一支试管里滴加2 mol/L 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证明,AI(OH)3在酸或强碱溶液里都能溶解。这说明它既能与酸起反应,又能与强碱起反应.它是两性氢氧化物。

    AI(OH)3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中的一种,它的碱性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但却可以与酸反应,使胃液酸度降低,起到中和过多胃酸的作用。

    加热时,AI(OH)3分解为氧化铝和水。

    【学与问】

    问题:为什么常用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的“铝单质”“物质的分类”以及“离子反应”等知识。

    要求:

    (1)回答材料二“学与问”中的问题。

    (2)完成“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3.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做氢气与氯气反应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下面是某老师对此实验的改进:

    如下图所示。在玻璃灯罩细口端塞一双孔胶塞。一孔塞入通入氢气的导气管,另一孔通过玻璃导管与NaOH溶液相连,盛有NaOH溶液的集气瓶与流水抽气管相连。当将点燃后的氢气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时.玻璃灯罩恰好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的瓶口罩住,产生的HCl气体被氢氧化钠吸收.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简述上述实验中流水抽气管的作用?

    (2)该实验设计有哪些优点?(写出3个方面) f

  4.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含有a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案情况统计如下:

    1选项

    A

    B

    C

    D

    1比例(%)

    21.5

    40.3

    13.6

    24.6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

    (2)请分析和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可能原因。

    (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5.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设计的关键设计任务是按( )的先后顺序进行。

    • A.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 B.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学习目标
    • C.教学策略、学习目标、教学媒体
    • D.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学习目标
  6. 阅读下列教学论文片段,试回答有关问题: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3中。最经常被用来与讲授法相对照并分别加以褒贬的便是发现法(合探究法),而且基本处于价值判断的两极。不过还是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指出:“讲授法从来就是任何教学法体系的核心,看来以后也有可能是这样,因为它是传授大量知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讲授法有一定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但不能简单地把两者等同看待。

    (摘自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问题

    (1)举例说明某化学知识教学时,讲授法比发现法更合理。

    (2)我们今天对待讲授法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什么?

  7. 下列叙述I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 A.
    • B.
    • C.
    • D.
  8. 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

    • A.H3O+和OH-
    • B.C0和N2
    • C.HN02和NO2- 
    • D.CH3+和NH4+
  9.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2-,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Z
    • B.单质沸点:X>Y>Z
    • C.离子半径:X>Y>z-
    • D.原子序数:X>Y>Z
  10. 以下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

    • A.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 B.具有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 C.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 D.知道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