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弹力”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常见的形变.通
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材关于“弹力”一节的实验如下:
如图3.2—2,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观察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图3.2—3弹簧发生形变后对小车有弹力的作用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的相关知识。
任务:(1)简述弹力的定义;(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弹力”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图示为某高中物理教材“光的粒子性”一节的“观察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
演示
把一块锌板连接在验电器上,并使锌板带负电,验电器指针张开。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图17.2—1),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任务:
(1)说明教材所述“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力F=6ti(SI)作用在m=3 kg的质点上。物体沿x轴运动,t=0时,Vo=0。求前2 s内F对m做的功。
下面是一道作业题及某学生的解答。
题目:小球从某一高度H自由下落到水平地面,碰撞后弹起,每次上升高度总是前一次的0.64倍。若使小球碰后能保持上升到原高度,则必须在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在极短时间内给它一个初动能.使它获得有向下的速度。求小球在最高点获得多大速度,才能保持高度不变。空气
阻力不计.
问题:
(1)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给出正解;(10分)
(2)给出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分)
下面是高中物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
教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改变内能的方法。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现在请大家想办法让手中的钢丝内能增加。
(学生边想边试,一边实验,一边讨论)
教师:大家把自己想的办法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再回答。
学生甲:可以折、敲打。
学生乙:进行摩擦、火烤。
学生丁:可以晒,用开水烫,用钢锯锯。
(老师把学生想的办法简要写在黑板上,书写时故意把“摩擦…‘折…‘敲打”等写在一起,把“烤”“烫”等写在一起。)
教师:刚才同学们想到很多办法,把这些方法比较一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带着这个问题大家阅读一下课本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巡视。)
学生: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等属于做功,“烤”“烫”等属于热传递。
教师:很好,这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15分)
(2)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15分)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放置,环上套有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球A和B。A、B之间用一长为/2R的轻杆相连。开始时A在圆环的最高点,现将A、B静止释放,则( )。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有一块无限大的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平板MN,现将一个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放置于板右侧.并使金属板接地,金属平板与点电荷之间的空间电场分布与等量异种电荷之间的电场分布类似。已知BCDE在以电荷+Q为圆心的圆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P和塑料管Q竖直放置。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忽略空气阻力,则小磁块( )。
在研究衍射时,可按光源和所研究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将衍射分为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两类,其中不是菲涅耳衍射的是( )。
四川省200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
2008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实务模
2004年上海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江苏2010年《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
2010年湖南会计从业考试《初级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