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人海河道的自然原因。(4分)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4分)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4分)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4分)
阅读以下关于“日本自然环境特征”教学过程设计,回答问题。
1.导入:播放有关富士山、樱花、东京景色、和服、寿司的图片,引出课堂主题——衣、食、住、行聊日本。
2.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事先安排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研究日本的衣、食、住、行,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汇报。
(1)“衣”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日本衣着特点,并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小组问题:日本在哪里?
(2)“食”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日本饮食特点,并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小组问题:日本人为什么爱吃海产?
(3)“住”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日本传统住房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小组问题: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4)“行”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日本人爱去的地方、日本主要的交通特点,并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小组问题:日本地形以什么为主?
3.师生小结:归纳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指出了解国家自然环境的方法。
问题:
(1)分析点评上述教学过程设计,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0分)
(2)结合材料,给出合适的教学建议。(10分)
阅读以下“西气东输”教学设计.回答问题。
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等)。
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有没有必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有。以“西气东输”为例)
引导探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各小组代表上台指出“西气东输”的线路(A组主要指出新疆段:B组主要指出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段)。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双赢的金桥.“西气东输”对输出地——西部地区和输入地——东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何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出地区、沿线地区、输入地区分别应该实行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决问题、交流展示:A、B两组分别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新疆地区组和长江三角洲组各自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现场提问。
总结:实施“西气东输”过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的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问题:
(1)点评上述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法。(10分)
(2)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比较法应注意哪些方面?(10分)
简述地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12分)
绘制我国的“三横五纵”铁路线路图,标出主要的铁路枢纽,并说明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2分)
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查看材料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24-25题。
以某地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10000、8000、6000、4500,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查看材料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查看材料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查看材料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21-23题。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
灌木植物 | 1 | 1.oo | 1.OO | 1.00 | 1.00 | |
植株数量 | 草本植物 | 1 | 1.18 | 1.20 | 1121 | 1.23 |
灌木植物 | 1 | 1.09 | 1.10 | 1.12 | 1.11 | |
地上生物量 | 草本植物 | 1 | 1.47 | 1.55 | 1.52 | 1.53 |
灌木植物 | 1 | 1.O1 | 0.99 | 0.98 | 0.97 | |
地下生物量 | 草本植物 | 1 | 1.21 | 1.29 | 1.42 | 1.58 |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查看材料
四川省200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
2008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实务模
2004年上海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江苏2010年《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
2010年湖南会计从业考试《初级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