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如图所示,在“嫦娥”探月工程中,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船在半径为4R的圆型轨道Ⅰ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时,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做圆周运动,则( )。

①飞船在轨道Ⅲ的运行速率大于(g0R)1/2

②飞船在轨道l上运行速率小于在轨道Ⅱ上B处的速率

③飞船在轨道l上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B处重力加速度

④飞船在轨道l、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之比有T1:TⅢ=4:1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中“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演示实验如下:

    实验探究:让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动起来

    如图8-4-2所示,把一根直导线ab放在磁体的磁场中,导体两端通过光滑金属导轨与电源、开关相连。接通电源,电流通过导线ab,观察发生的现象。

    尝试进行各种变化.如改变电流的方向,或把磁铁的极性上下对调,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规律。

    (1)说明上述实验中“改变电流的方向、磁铁的极性上下对调”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2.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容要求为:“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凸透镜”一节,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厂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图5.3-1)。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任务:

    (1)简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3. 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三维课程目标,简述物理学史上一例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见解的史实。

  4.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电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

    题目:小明做作业时,发现电灯忽明忽暗,原因可能是( )。

    A.灯泡的实际电压发生了变化

    B.灯泡的额定功率发生了变化

    C.灯泡的额定电压发生了变化

    D.灯泡烧坏了

    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10分)

    (2)针对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分)

  5. 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光路如图所示,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大于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
    • B.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窄
    • C.在该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 D.在该介质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6. 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 A.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θ
    • B.A受到B施加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 C.A、B间没有摩擦力
    • 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θ
  7. 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监控策略。

  8. 如图所示,在“嫦娥”探月工程中,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船在半径为4R的圆型轨道Ⅰ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时,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做圆周运动,则( )。

    ①飞船在轨道Ⅲ的运行速率大于(g0R)1/2

    ②飞船在轨道l上运行速率小于在轨道Ⅱ上B处的速率

    ③飞船在轨道l上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B处重力加速度

    ④飞船在轨道l、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之比有T1:TⅢ=4:1

  9. 如图,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人玻璃砖,在0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对O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 )。

    • A.减弱.紫光
    • B.减弱.红光
    • C.增强.紫光
    • D.增强.红光
  10. 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 B.方法与过程目标
    •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D.课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