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十大传世名画中完成于元代的是(  )。

  • A.《千里江山图》
  • B.《韩熙载夜宴图》
  • C.《五牛图》
  • D.《富春山居图》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莎莎爸爸很有钱,艳艳长得漂亮,孙老师一会儿抱莎莎,一会儿亲艳艳。我悄悄望着孙老师,鼓起勇气对她说:“老师,您也抱我一下。”孙老师说:“滚蛋,看你那两筒鼻涕,脏样!”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忍不住放声大哭。这时,宋老师来到我身边,抱起我,用她的手帕给我擦去了鼻涕,又抱我到房间给我洗脸梳头,带我到镜子前,甜甜地亲了下:“看莉莉是多么漂亮的孩子”。此时,我感觉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两位教师的保教行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荷叶

    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刺刺”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问题:

    (1)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2)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很具体,有时很遥远,有时很切近。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说:幸福就像夕阳——人人都可能看见,但多数人的眼睛却望向别的地方,因而错过了机会。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有人认为:有了金钱就有了幸福。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以“教师的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4. 1889年,清政府派人参加了由法国政府举办的巴黎世界博览会。参会者可能看到的展品有(  )。

    ①电话②柴油内燃机③汽车④无线电报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的午点是香蕉。拿到香蕉后,王浩马上双手握住香蕉,眯着眼,“啪”地向吴老师开枪,小朋友们都笑了起来。老师没有生气,而是问小朋友们:“王浩觉得他的香蕉像一把枪,你们的香蕉像什么呢?”

    小朋友们低头看看手里头的香蕉,纷纷说“像小船”“像弯弯的月亮”“像香肠”……吃香蕉的时候,吴老师问:“香蕉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啊?”小朋友抢着说:“很香很甜”“吃到嘴里很软”“香蕉有点粘牙齿”“和吃橘子不一样,它没有核”……

    吃完香蕉,吴老师问:“大家说说看,香蕉皮像什么啊?”小朋友看看桌上的香蕉皮,高兴地说:“像降落伞”“像一朵花”“像一只大章鱼”……

    以往老师会要求小朋友们把香蕉皮丢到垃圾桶里,可是今天,吴老师却要小朋友们把香蕉皮放在桌面上,并给小朋友们提供了绳子、透明胶、剪刀等工具,大家兴趣盎然地加工起来。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吴老师的保教行为。

  6. 19世纪中叶,日本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到l9世纪末却成为亚洲唯一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通过(  )。

    • A.独立战争
    • B.大化改新
    • C.明治维新
    • D.南北战争
  7.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哪里的道路?(  )

    • A.东海
    • B.西域
    • C.南国
    • D.中原
  8.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为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征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 B.能够产生抗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9. 不少新建、扩建企业没有在投资中按比例安排相应的自由流动资金,有的企业甚至靠挪用流动资金来盲目争上新的项目;历年清产核资中产生的损失也有一部分用企业自由流动资金冲减;一些企业甚至挪用资金炒房地产、炒股票等。此外,物价的上涨也吃掉了一部分资金。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 A.盲目争上项目造成了企业流动资金的不足
    • B.在不少企业中存在着自由流动资金紧张的现象
    • C.多数企业只能依靠银行来解决流动资金问题
    • D.企业自由流动资金数量逐年下降是正常趋势
  10. 十大传世名画中完成于元代的是(  )。

    • A.《千里江山图》
    • B.《韩熙载夜宴图》
    • C.《五牛图》
    • D.《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