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是(  )。

  • A.实验法
  • B.观察法
  • C.测验法
  • D.问卷法
试题出自试卷《2015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考前预测试卷(3)》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设计一个幼儿园游戏活动方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分析如下两个场景的环境创设

    场景一:

    某幼儿园的运动场上摆放着攀爬网、独木桥、高跷、跳袋、推车等运动器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好器具后开始玩了起来。通过观察发现攀爬网、独木桥被冷落,较少幼儿喜欢玩。

    过了一会,一个叫圆圆的幼儿对好朋友哲哲说:“我们一起去玩攀爬网好吗?”哲哲皱着眉头说:“不要,我害怕。”圆圆又指着稍矮一些的独木桥说:“那我们一起去玩那边的独木桥吧,这个矮一点儿,你该不怕了吧!”哲哲还是一脸为难的样子说:“我不想去,还是你自已去吧。”说着就去玩小推车了。就这样圆圆只能独自一人去玩了……一连许多日子,虽然老师在不断地鼓励幼儿,但是运动时段里像圆圆那样去攀爬网运动的小朋友较其他地方要少许多。

    场景二:

    在提供的运动器械的基础上,幼儿教师们增加了一些小道具:瓢虫帽子、软布小花、软塑积木、用纸板箱制作的猫咪、钓竿及幼儿绘画的小鱼等,创设出给小猫喂鱼(设置了独木桥)、瓢虫种花(设置了攀爬网)、造高楼等游戏情境。经过观察发现,这三项活动参与的幼儿人数不相上下。有意地观察了圆圆和哲哲,起先是圆圆邀请哲哲:“我们去抓小鱼给小猫吃好吗?”哲哲欣然应允,两人打扮成捕鱼人,提着鱼篓,手拉手跑了过去。这次哲哲勇敢地蹲在窄窄的独木桥上,努力抓起了一条大鱼,当他把鱼喂进小猫的嘴里时,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接着他主动对圆圆说:“我们去当小瓢虫好吗?”他们一同来到了瓢虫种花的地方,戴上瓢虫帽,把自己装扮成小瓢虫,背上负重的小包,勇敢地向“小山”(攀爬网)跑去……

    问题:两个场景中的环境设计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设计?说明理由。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颖是一个6岁的女孩。她妈妈是个有心人,把小颖在4岁半至5岁半一年中的提问做了详细的记录,共4000多个问题,而且涉及面非常广泛。她妈妈也是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对孩子的提问总是认真对待,并鼓励孩子提问。老师评价说,小颖知识面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这些都是与她妈妈正确的教育分不开的。

    问题:

    (1)根据案例分析小颖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

    (2)请提出正确的教育措施。

  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李老师发现大班“理发店”的顾客很少,“顾客”对理发店不感兴趣。于是李老师带幼儿到理发店参观,学习。看理发店的设施,鼓励幼儿向理发师咨询问题,记录幼儿的问题,还拍下照片,幼儿在理发店看到顾客躺着洗头,梳理发型。回到幼儿园,李老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开好理发店”,并把照片给孩子们回顾,有的幼儿反映没有躺椅,有的反映没有发型梳,李老师则启发幼儿自己用积木做躺椅,自己画发型,之后“理发店”生意又红火起来。

    问题:请分析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因为大一班的老师请假,王老师去帮着带下午班。面对着陌生的新老师,中午吃饭的时候,静静哭了起来,不肯吃饭。王老师尽量接近她,以增强她的安全感,并答应她吃不下饭可以少吃一点儿。在睡觉的时候,静静想睡在小房间里,王老师也微笑着摸摸她的头答应了。午睡的时候,静静乖乖地睡着了。

    问题:你对上述材料有何评价?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一次活动中,明明在玩“图片排排队”,只见他拿起卡片看了看,就拿在手里玩了起来,不去理会墙壁上的提示,只是随意地贴在了墙上。过了一会儿他又拿起一张青蛙的图片在手中玩了一会儿后将其贴在了另外一张图片的后面。这样贴了几张图片后,明明干脆连图片上描述的是什么都不看就直接贴墙壁上了。老师看见了,认为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可以通过探索自己发现活动的意义,教师不能过多地介入。

    问题:请问这位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7.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8. 简述教育的本质属性。

  9. 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  )的全面发展。

    • A.德育中心,
    • B.美育中心
    • C.幼儿个性
    • D.注重整体
  10. 某儿童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善交际、兴趣广泛而不稳定,由此可推断他的气质类型基本属于(  )。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