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学生学业评价的(  )模式,将评价看做是学生学习的结果与预定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并以此作为对课堂方案、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

  • A.诊断
  • B.过程
  • C.目标
  • D.主体
试题出自试卷《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在英国,曾经不同阶层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子女有权上质量较高的公立学校,毕业后进入剑桥和牛津等大学接受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术教育:而工人的孩子只能接受职业教育,进而继续成为工人。

    从现代学制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

    • A.单轨制
    • B.双轨制
    • C.并列结合制
    • D.分支制
  2. 在《力的作用》教学中,老师问:“什么是力?”众生茫然,于是,老师用投影仪展示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学生们立即说开了“脚踢球”“风吹红旗”……

    该片段包含教学过程的哪些基本阶段?(  )

    • A.激发学生动机
    • B.领会知识
    • C.巩同知识
    • D.运用知识
  3. 年轻的张老师是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现任教于一所中学。工作之初,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管理中。由于他平时对学生不苟言笑,在班级管理中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对他敬而远之。渐渐的,张老师发现自己与学生之间有了无形的屏障,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自己讲课越来越缺乏激情,班级管理越来越困难。

    在老校长的启发帮助下,张老师意识到问题所在,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探讨人生等,不知不觉中,学生有心事也愿意向他倾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说明(  )。

    • 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 B.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了解和研究学生
    • 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
    • D.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教师拥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4. 某教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教“笔”。她首先拿出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用什么做的?”学生齐声回答:“竹子做的。”于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竹”字头。老师又问:“笔头是用什么做的?”学生齐声回答:“毛做的。”于是,老师在“竹”字头下面写下“毛”字。这时,学生发现“竹”字不对,老师说,这是为了给“毛”腾出地方来,写出的字才好看,所以“竹”字写成了“””字头。接着,老师教学生“笔”字的读法。然后,老师又教学生“笔”字的写法,并领着学生书写。最后,老师讲了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并问学生,生活、学习中除了毛笔,还有哪些笔?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并争先恐后回答:“铅笔”“画笔”“钢笔”“蜡笔”“圆珠笔”“签字笔”……这时.老师举起手中书写板书的笔,学生齐声回答:“还有粉笔。”就这样,“笔”字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案例中,该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有(  )。

    • A.对话策略
    • B.讲授策略
    • C.启发策略
    • D.指导策略
  5. 有人主张,动物尤其是略微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其效果见诸个体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从观察得到的,互相有联系的许多事实已无争辩的证实:兽类教育和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由人强加的人为的教育,可移动要甚至改变动物的被称为本能的倾向,并反复教其具有一些新的倾向;为取得这一结果,通常只要让年幼动物反复的练习并恰当地利用奖励就够了。按照这一观点,教育就是基于生物生存与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的。

    从教育起源的相关观点分析,材料中的观点(  )。

    • A.属于生物起源论
    • B.主张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活动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 C.主张教育起源于有意识地模仿
    • D.局限性在于过分强调人的生物属性和动物本能,抹杀了任何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6. 周红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家庭作业中错写了一个字,被老师罚抄十遍。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漏掉某个字或做错某道题.有部分教师往往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百”的做法,让学生将作业再写上十遍,更甚者会写上百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出现漏字或错字的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A.教会学生科学用脑
    • B.加大罚抄力度
    • C.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 D.合理组织复习
  7. 在20世纪的饥饿年代,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园采摘还未成熟的青豆荚,他个子最矮也最卖力。孩子天生好馋,何况又是饥饿年代。劳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几乎都私下偷偷往嘴里塞了几枚青豆,唯有他,咽回去一次又一次溢出的涎水.任凭饥肠辘辘.任凭胃壁痉挛,始终不曾让自己吞下一枚豆子。

    放学时,老师逐一盘诘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胆怯怯地默认了.唯有他挺胸、抬头、干脆爽朗答道:“没有,一颗都没有。”老师死死地盯着他,再次厉声责问,他的声音明显低沉了下去。“一点不老实,小小年纪就撒谎。”他被牵着耳朵推搡,其他同学回家了。唯有他被留下了,流着泪……

    材料中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

    • A.作为老师要讲究教育方法和艺术,对待学生要有亲和力,对未成年人态度过于严厉,会产生冤案
    • B.作为老师要信任学生,信任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对未成年人来说。缺乏信任的严厉追问,学生即使说实话。也会底气不足
    • C.作为老师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工作要做细致,要调查研究,不能主观臆断,自以为是
    • D.作为老师要懂得诚实的语言需要有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有善良的心来领会
  8.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根据探究学习的定义推测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包括(  )。

    • A.计划阶段
    • B.问题阶段
    • C.研究阶段
    • D.反思阶段
  9. 一位教师在讲授《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老师并不做正面回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这种家庭作业布置方式,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概念?(  )

    • A.问题教学观
    • B.去问题教学观
    • C.探究—发现学习观
    • D.认知—建构教学观
  10.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育。(  )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