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坐井观天》一课快要结束时,执教教师问学生:“同学们,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学生想了一会儿,纷纷站起来发言。有的说,青蛙看到了广阔的田野,被田野里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有的说,青蛙看到了工厂,工厂里的工人师傅正认真地工作着;有的说……总之,大多数学生认为青蛙原先是坐井观天,后来看到外面的天地很广阔。但有一个学生说:“青蛙又跳回去了!”理由是:“当青蛙跳出井口正要喝水,一只老青蛙拦住了它,告诉它河水被污染了。青蛙正要感谢那只老青蛙,只听一声‘哪里逃’,一柄钢叉把老青蛙捉住了。青蛙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危险,所以赶紧跳回井里。”

另一位教师听了这个有趣的课例之后,也执教《坐井观天》。课快结束时,他也让学生谈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学生畅快地谈着青蛙在井外的愉快生活,一连几个同学发了言,仍不见教师有让他们停止的迹象,而是一个劲儿地追问。在听课者万分纳闷之时,教师发话了:“同学们,外面真这么好吗?青蛙怎么不跳回井里?”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教师要让青蛙跳回井里!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后回答:从故事中我们读到了什么?虽然学生们的回答各式各样,但显然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最后教师只好自己概括出:从故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一方面,青蛙很聪明,学会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当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太差,所以青蛙都不愿也不能跳出井口……

(1)请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2)结合案例阐述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试题出自试卷《2016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初中班主任陈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林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陈老师随手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林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陈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林某提出了批评。次日林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林某家长找到陈老师理论并要求将林某找回。陈老师辩解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他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1)陈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陈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力”的概念的教学

    我在讲课时,问同学们知道“力”吗?大家都说知道。但当我问到“力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同学们却答不出来。我就接着问:“谁能说出力的表现?”于是,他们活跃起来了。有的说“人提水”;有的说“起重机吊钢管”;还有的说“磁铁吸引铁钉”。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同时辅以适当的演示实验,并板书如下:

    接着布置归纳分析:从上述几个力的表现的例子可以看出,力是离不开物体的,如人、起重机、磁铁都是物体,水、钢管、铁钉也是物体。我进而又旨出:“提、吊、吸”在物理学中都称为作用。由此得出力的初步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请说明以上教学案例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并做具体的分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坐井观天》一课快要结束时,执教教师问学生:“同学们,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学生想了一会儿,纷纷站起来发言。有的说,青蛙看到了广阔的田野,被田野里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有的说,青蛙看到了工厂,工厂里的工人师傅正认真地工作着;有的说……总之,大多数学生认为青蛙原先是坐井观天,后来看到外面的天地很广阔。但有一个学生说:“青蛙又跳回去了!”理由是:“当青蛙跳出井口正要喝水,一只老青蛙拦住了它,告诉它河水被污染了。青蛙正要感谢那只老青蛙,只听一声‘哪里逃’,一柄钢叉把老青蛙捉住了。青蛙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危险,所以赶紧跳回井里。”

    另一位教师听了这个有趣的课例之后,也执教《坐井观天》。课快结束时,他也让学生谈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学生畅快地谈着青蛙在井外的愉快生活,一连几个同学发了言,仍不见教师有让他们停止的迹象,而是一个劲儿地追问。在听课者万分纳闷之时,教师发话了:“同学们,外面真这么好吗?青蛙怎么不跳回井里?”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教师要让青蛙跳回井里!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后回答:从故事中我们读到了什么?虽然学生们的回答各式各样,但显然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最后教师只好自己概括出:从故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一方面,青蛙很聪明,学会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当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太差,所以青蛙都不愿也不能跳出井口……

    (1)请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2)结合案例阐述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方晓明同学考上重点高中后,学习热情很高,给自己确立了很高的目标,制订了很多计划。但是在执行这些计划时,却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期中考试时,发现自己成绩并不理想,目标不能实现,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1)简述意志的品质。

    (2)案例中方晓明的表现反映其哪一方面的意志品质薄弱?作为教师,应如何对他进行教育?

  5. 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6. 教师应该如何根据气质规律做好教育工作?

  7. 简述课外活动的任务。

  8. 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上,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认为教师主导作用应与学生__________结合。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__________、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0.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者,自撤销之日起__________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教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