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易形成晶间腐蚀的温度区是( )。

  • A.250℃~450℃
  • B.450℃~850℃
  • C.850℃~1100℃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异种钢焊接时,焊接接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 A.稀释问题
    • B.熔合区塑性问题
    • C.碳迁移问题
    • D.热应力问题
  2. 焊缝中的夹杂物主要是( )。

    • A.MnS和FeS
    • B.SiO2和MnO2
    • C.Mn和Si
    • D.Fe和C
  3.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若焊接材料选用不当或焊接工艺不正确时,会产生( )。

    • A.晶间腐蚀
    • B.热裂纹
    • C.冷裂纹
    • D.疲劳断裂
  4.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易形成晶间腐蚀的温度区是( )。

    • A.250℃~450℃
    • B.450℃~850℃
    • C.850℃~1100℃
  5. 焊缝的结晶包括( )。

    • A.熔池金属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
    • B.高温焊缝金属冷却到室温发生二次结晶过程
    • C.低熔点共晶体在晶界处发生聚集过程
    • D.熔渣由液态转变为固态过程
  6. 较严重的偏析会造成( )。

    • A.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分布不均匀
    • B.焊缝冶金过程不能进行
    • C.熔滴的过渡不利
    • D.焊缝中产生裂纹、夹渣或气孔
  7. 熔合比会影响焊缝的( )。

    • A.化学成分
    • B.焊缝成形系数
    • C.冷却速度
  8. 不锈耐酸钢按化学成分选择焊接材料,其主要目的是保证焊接接头的( )。

    • A.抗腐蚀性
    • B.高温性能
    • C.抗裂性
  9. 焊接热输入对热影响区的影响是( )。

    • A.热输入增大、热影响区变宽
    • B.热输入增大、热影响区变窄
    • C.热输入大小对热影响区宽窄无影响
  10. 为改善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必须使焊缝中( )。

    • A.硫和磷含量增多
    • B.硫和磷含量尽量减少
    • C.硫和磷保持一定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