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是叛逆的,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的;而在中国,英雄则是替天行道的
  • B.特洛伊王子若在中国,他的英雄称号就会被质疑;而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称为英雄
  • C.就“恶”而言,中国的标律要比西方宽泛,中围人认定的能称得上“恶”的对象要多于西方
  • D.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英雄因爱“美人”而影响江山的事,但人们对这类事情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下列对文本相关意思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华侨文化的建设,要以其兼容中西文化的特质作为丰富、发展岭南文化的重要依据
    • B.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的原因,在于香港文化品格中突出经济、注重享受的特点深深影响着广东
    • C.市民心理、行为方式的东方色彩与政体、行政管理的西式,是香港作为中西文化过渡典型的鲜明特色
    • D.岭南文化是一种受香港、澳门及华侨文化影响,并不断进步,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形态
  2. 第三段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A.②①③④⑤
    • B.③①④③②
    • C.②③①④⑤
    • D.③②①③④
  3. 下列对文本相关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怀旧色彩散淡,从文化角度上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可能正是因为向前看得多一些,反而不容易落人窠臼,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
    • B.华侨文化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表现出了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 C.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的关系问题是个典型的研究个案,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和窗口,后者是前者的桥梁和主体,双向促进互动
    • D.不用烦琐的理论总结束缚自己,这使得岭南文化与不同文化范式的相处相融、接受发展中的现代性因素作好了准备
  4. 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 A.黯然神伤
    • B.忧心忡忡
    • C.痛心疾首
    • D.义愤填膺
  5. 根据文意,在中国人眼中不能称之为英雄的是( )。

    • A.造福人类、偷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 B.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穆桂英
    • C.离经叛道、桀骜不驯的孙悟空
    • D.豪气冲天、煮酒论英雄的曹操
  6.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题。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一种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形态。广东人的怀旧情绪相对来说比较弱。比如,中国许多地方曾经在90年代大唱怀旧歌曲,广东人却没有卷入这个热潮。又比如,北京的文化人为浸漫了过去时光的四合院日益减少而[ ],广东的文化人却很少为南国特色骑楼的日渐消失而大声疾呼。怀旧,是一种同守。怀旧需要某种经历和情感上的认同,所以,怀旧色彩越浓,越容易陷入自己的窠臼;怀旧色彩淡一些,向前看得多一些,则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

    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广义的岭南文化本来就包括香港地区在内,只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们的岭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据珠江流域。所以,广东与香港在文化上较容易达到融洽,形成同构。因而,我们关于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审视离不开对香港的认识。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实”的广东人心目中成为一种高位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香港获得了大量投资,在香港找到了走向世界的码头,而且在从香港学得管理模式的同时,也搬来了香港的生活方式,香港的饮食、服饰总是能够一浪接一浪地在广东流行。与此同时,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经济的特点、注重享受的特点等也深深影响着广东。实际上,香港是中西文化之间的过渡。它的政体和行政管理是西方式的,它的市民心理和行为方式却依然有浓烈的东方色彩。从某种角度看,香港在人的现代化方面也是发育得不够的。岭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对政治及文化的相对冷淡、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偏差、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小富即安的自得等等,大多找得到香港影响的痕迹。

    ①即便如此,澳门文化仍然植根于中华,岭南文化的特色长期在澳门得到保留和发挥。②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关系问题是16世纪以来中西交通、人类文明进程的个案研究典型,值得学术界重视。③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租赁形式入据澳门,在西方政治与法制文化的影响下,澳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与特点,即开放多元,中西合璧。④同时,由于澳门长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宗教艺术、价值观念等,通过澳门传人广东,继而扩散到内地,使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⑤所以,16世纪中叶以后的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是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华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侨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最突出地体现在文化纽带上。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对于华侨来说,“落地生根”不等于文化同化。事实上,他们的文化仍然保持着民族性,中华文化仍然是华侨的母体文化,是华侨的根。另一方面,华侨留居海外之后,与当地文化“通婚”,吸收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今天,我们讲要建设华侨文化,就是要研究华侨文化这种兼容中西文化的特质,找到它的内核,丰富和发展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经常处于动态之中。有人说,广东人会生孩子,却不会取名字。而广东人对于这样的冠名倒不很在意。理论总结是升华,但是换一种角度看,它也是束缚。岭南文化乐于为历史写第一稿,而不在乎定稿本上的名字排列,不在乎创新是否上纲上线。这种品质,为它与不同文化范式的相处相融作了准备,也为它接受发展中的现代性因素作了准备。

    结合上下文,对文章末段横横线的句子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广东人对政治相对冷淡,比较重视文化的实用性,不喜欢“上纲上线”
    • B.广东人常常“得风气之先”,又常常“开风气之先”,做事讲实效,不喜欢理论
    • C.岭南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广东人善于创新,却不长于理论总结
    • D.岭南文化的动态特征体现在对冠名权不很在意,不在乎定稿本上的名字排列
  7. 填入第一段划线处,最恰当的是( )。

    • A.西方的宿命包含着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
    • B.西方英雄对待命运往往怀有妥协、变通的态度
    • C.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是西方宿命论的主旋律
    • D.西方的宿命更具英雄的个性化、人性化特色
  8. 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 A.映衬
    • B.附属
    • C.陪衬
    • D.映照
  9.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是叛逆的,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的;而在中国,英雄则是替天行道的
    • B.特洛伊王子若在中国,他的英雄称号就会被质疑;而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称为英雄
    • C.就“恶”而言,中国的标律要比西方宽泛,中围人认定的能称得上“恶”的对象要多于西方
    • D.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英雄因爱“美人”而影响江山的事,但人们对这类事情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10.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题。

               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

    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

    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中国的英雄文化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以及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包含着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一代一代的英雄和伟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崇拜和追随的目标。在西方文化节中,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比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中始终无法摆脱弑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以及中世纪英格兰的不断挑战自身命运的英雄罗宾汉等。而在中国,英雄则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水浒英雄造反杀贪官保皇帝都是替天行道。

    东西方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________,而东方的英雄往往赋予命运一种妥协和变通。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友情,但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特洛伊王子出于个人的欲望不顾可能的后果强行拐走海伦,这在西方社会属于小节,无损英雄的形象,而在东方却是不能容忍的自私行为。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恪守道德规范.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还是要做唐僧的门徒;而打虎的武松,粗野的李逵也必须口服心服地服从宋江的领导。

    英雄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但是在西方,“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一般是恶龙、巨兽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而两位君主之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同时当作英雄歌颂,即使一方是自己的敌人。法国大仲马的《三剑客》和波兰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都有这种倾向。西方英雄文化强者为王的观念较为明显,对西方人而言,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使是对手的英雄行为也值得歌颂。但是这种观念在长期大一统观念下植根而生的中国文化表现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手就是异类,对手的英雄不仅代表自己,还是敌人的象征。所以与西方领主经济下形成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对于对手的英雄气概一般都是贬低和挖苦,不能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三国演义》虽然有开头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但最终还是把曹操描绘成奸雄。

     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在漫长的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 ]。但是,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如花木兰、穆桂英。可以看出,东西方英雄文化是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得东西方女性英雄和伟人不断增加。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下列对东西方英雄文化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西方英雄的理念首先都是创立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树立永远的丰碑
    • B.东西方的英雄虽然对待命运的具体态度不同,但东西方的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
    • C.东西方的英雄都是讲义气重友情,都能为朋友两肋插刀
    • D.东西方都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的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