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单选

患者男,患阑尾炎穿孔,抽出腹腔脓液,行厌氧菌培养,标本涂片镜检可见大量革兰阴性杆菌,染色不均,大小不一,选用的分离培养基中必需添加的物质是

  • A.铁离子
  • B.胆固醇
  • C.V因子和X因子
  • D.氯化血红素和维生素K
  • E.烟氨酸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应选用的培养基是

    • A.血平板
    • B.巧克力平板
    • C.罗氏培养基
    • D.沙保罗培养基
    • E.普通琼脂培养基
  2. 下列中性粒细胞形态改变不能反映该患者感染程度的是

    • A.空泡变形
    • B.毒性颗粒
    • C.核右移
    • D.核左移
    • E.杜勒小体
  3. (题干)患者女,18岁,学生,就诊时主诉:近一个月来咳嗽,痰中时有血丝,消瘦并常感疲乏无力,午后微热,心悸,盗汗,食欲不振,医生高度怀疑为肺结核并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其中包括痰标本微生物学检查痰标本集菌涂片后,应选用的方法是

    • A.革兰染色法
    • B.墨汁染色法
    • C.荚膜染色法
    • D.镀银染色法
    • E.抗酸染色法
  4. (题干)患者男,23岁,畏冷,高热伴咽痛3天,实验室检查:RBC4.8×10^12/L,HB139g/L,WBC12.9×10^9/L,PLT161×10^9/L;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0%,分叶核粒细胞78%,淋巴细胞12%正常成人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比例是

    • A.20%~40%
    • B.30%~50%
    • C.40%~60%
    • D.50%~70%
    • E.40%~75%
  5. (题干)为减少社区医疗保险负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力推检验结果医院间互认,为降低互认带来的医疗风险,医学实验室酶类测定标准化势在必行。酶类标准化途径通常使用的方法是

    • A.决定性方法
    • B.推荐方法
    • C.自主改良方法
    • D.手工法
    • E.自建方法
  6. 酶血测定标准化常使用的物质是

    • A.公认的底物浓度
    • B.公认的工具酶
    • C.公认的酶标准物或酶参考物
    • D.公认的缓冲系统
    • E.公认的辅酶
  7. 患者男,18岁,牧民,三个月前曾给羊接生,近两个月出现反复发热,每次发热持续约两周,间隔3~5天再次发热,发热期间伴肌肉疼痛和大关节游走性疼痛,热退时大汗淋漓,查体见各关节无明显红肿,肝、脾均可触及,肋下2Cm,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登革热
    • B.流行性出血热
    • C.斑疹伤害
    • D.波浪热(布鲁氏菌病)
    • E.Q热
  8. 患者男,贫血,广泛骨质疏松,肾功能损伤,初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为进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定量,可采用

    • A.免疫比浊
    • B.血清区带电泳
    • C.免疫固定电泳
    • D.双向琼脂扩散
    • E.沉淀反应
  9. 患者男,患阑尾炎穿孔,抽出腹腔脓液,行厌氧菌培养,标本涂片镜检可见大量革兰阴性杆菌,染色不均,大小不一,选用的分离培养基中必需添加的物质是

    • A.铁离子
    • B.胆固醇
    • C.V因子和X因子
    • D.氯化血红素和维生素K
    • E.烟氨酸
  10. 患者男,70岁,进行性贫血1年,剧烈腰痛3个月,体格检查: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WBC3.4×10^9/L,HB90g/L,PLT70×10^9/L,血沉明显加快,尿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成分,免疫球蛋白定量:IgG增高,骨髓异常浆细胞占60%,腰椎X线片示骨质疏松,圆形穿凿样溶骨损害,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淋巴瘤
    • B.多发性骨髓瘤
    • C.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 D.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 E.良性单株丙种球蛋白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