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深度押题试卷(5)
-
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你可以运用下列哪些措施来集中学生注意力?( )
- A.利用DVD、电视来播放一些引人注目的、有趣的影片
- B.不断教育学生,用语言感化他们,提出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 C.讲一些幽默的小笑话,活跃一下气氛
- D.继续用原来的教学风格讲课,忽略出现的问题
-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哪些原则?( )
- A.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
回答下列各题:
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 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 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找去,提出了批评。
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涛涛的( )。
- A.人身健康权
- B.人身自由权
- C.名誉权
- D.受教育权
-
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应该怎么做?( )。
- A.批评教育
- B.体罚
- C.注重引导
- D.转学
-
结合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 B.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家庭教育是教育各成分中最重要的
- C.赏识教育的本质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是( )。
- A.蒙台梭利
- B.铃木镇一
- C.多湖辉
- D.周弘
-
该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 A.教师应该学会尊重与赞赏学生
- B.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与帮助学生
- C.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反思
- D.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作
-
回答下列各题: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 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的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案例最主要体现了( )思想。
- A.天才教育
- B.特殊教育
- C.赏识教育
- D.实践教育
-
秦汉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 )
- 正确
- 错误
-
国家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 )
- 正确
- 错误
-
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方法。 ( )
- 正确
- 错误
-
儿童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生理成熟的过程。 ( )
- 正确
- 错误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朱熹的教育思想。 ( )
- 正确
- 错误
-
课程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对保证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无意义。 ( )
- 正确
- 错误
-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大教学论》。 ( )
- 正确
- 错误
-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中庸》之中。 ( )
- 正确
- 错误
-
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 ( )
- 正确
- 错误
-
课外活动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 )
- 正确
- 错误
-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 )
- 正确
- 错误
-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 )
- 正确
- 错误
-
1986年4月第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了《教育法》。 ( )
- 正确
- 错误
-
学校建筑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 )
- 正确
- 错误
-
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探讨关于环境问题的看法,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观点的 一种学习方式。 ( )
- 正确
- 错误
-
听讲不一定就是被动的,积极有效的听讲可从准备、听讲、总结三个部分人手。 ( )
- 正确
- 错误
-
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 ( )
- 正确
- 错误
-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在春秋战国以后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 )
- 正确
- 错误
-
三结合教育合力的基本形式是( )。
- A.互相访问
- B.通讯联系
- C.家长会
- D.教育讲座
- E.家长学校
-
因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以将学生赶出课堂,不让其上课。 ( )
- 正确
- 错误
-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高尔登
- B.华生
- C.霍尔
- D.吴伟士
- E.施太伦
-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内容的丰富
-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 C.课程结构的更新
-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因为( )。
- A.所占时间最多
- B.对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 C.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 D.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 E.其他工作都围绕教学展开
-
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有显著的不同,其特殊性表现在( )。
- A.间接性
- B.交往性
- C.目的性
- D.教育性
- E.简捷性
-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个体主观能动性
- E.能力
-
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 )三种途径。
- A.“亲知”
- B.“熟知”
- C.“闻知”
- D.“说知”
- E.“见知”
-
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 C.对个性的理解
-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 E.对集体的看法
-
教育的特质至少包括( )。
- A.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
- B.教育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 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 D.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 E.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 A.认知领域
- B.日常生活领域
- C.情感领域
- D.动作技能领域
- E.安全领域
-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 A.德育
- B.智育
- C.体育
- D.美育
- E.劳动技术教育
-
品德的构成因素主要有(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能力
- C.道德情感
- D.道德意志
- E.道德行为
-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的统一过程。
- A.个体与环境
- B.个体与教育
- C.个体社会化
- D.社会规范个体化
- E.社会与环境
-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
- A.程序性
- B.系统性
- C.垄断性
- D.公益性
- E.非自愿性
-
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经历了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过程即( )。
- A.感知运动水平
- B.具体运算水平
- C.前习俗水平
- D.习俗水平
- E.后习俗水平
-
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 A.招聘
- B.续聘
- C.解聘
- D.不聘
- E.辞聘
-
教育是由( )因素构成的。
- A.教师
- B.学生
- C.教育内容
- D.教育方法
- E.学校
-
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是( )。
- A.方法科学
-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
班会的特点有( )。
- A.民主性
- B.集体性
- C.自主性
- D.针对性
- E.教育性
-
( )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
- A.教师
- B.校长
- C.教材
- D.教具
- E.学生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教育
- B.遗传
- C.环境
- D.社会活动
-
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进行,并在我国农村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班级授课制
- B.分组教学
- C.复式教学
- D.现场教学
-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 A.是同时的
-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 D.说不清楚
-
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人思考和获取新知识的方 法是( )。
- A.启发谈话
- B.总结谈话
- C.复习谈话
- D.评价谈话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 A.因材施教原则
- B.巩固性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
- A.目的性
- B.预见性
- C.创造性
- D.选择性
-
学生具有发展的( )。
- A.潜在性与现实性
- B.潜在性与可塑性
- C.可能性与现实性
- D.可能性与可塑性
-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I]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 )。
- 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 B.英国哲学家培根
- 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 D.英国哲学家洛克
-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 A.学科知识素养
- B.文化知识素养
- C.教育专业素养
- D.职业道德素养
-
学生最主要的角色权利是( )。
- A.受教育权
- B.人身自由权
- C.隐私权
- D.名誉权
-
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 )。
- A.少先队活动
- B.班主任工作
- C.课外活动
- D.思想品德课
-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国家课程
-
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
- A.地方
- B.中央
- C.社会力量
- D.学生家长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 A.疏导
- B.导向性
- C.因材施教
-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
- A.符号记忆
- B.抽象记忆
- C.命题记忆
- D.形象记忆
-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斯宾塞
- D.裴斯泰洛齐
-
启发的首要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 )。
- A.创造性
- B.交往性
- C.多样性
- D.主动性
-
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 )。
- A.人的主观能动性
- B.家庭环境
- C.教育的自身状况
- D.社会发展状况
-
我国最早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1862年
- B.1898年
- C.1902年
- D.1922年
-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 )教学原则。
- A.启发性
- B.直观性
- C.巩固性
- D.循序渐进
-
小学教学科目的设置基本是以( )为依据。
- A.知识的分类
- B.技能的分类
- C.目标的分类
- D.科学的分类
-
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 )的特征。
- A.广泛性
- B.普遍性
- C.强制性
- D.全民性
-
学校是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形态后出现的。
- A.文字
- B.文化
- C.文学
- D.书本
-
学校作为个体发展的一种特殊环境,其内容要求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 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有极大的关系。
- A.认识
- B.安排
- C.设计
- D.运用
-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
- A.文法学校
- B.琴弦学校
- C.文士学校
- D.骑士学校
-
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 )。
- A.文法教育
- B.骑士教育
- C.宗教教育
- D.六艺教育
-
认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使人的自然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教育家是( )。
- A.柏拉图
- B.卢梭
- C.拉伯雷
- D.裴斯泰洛齐
-
试图以心理学“统觉”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杜威
- D.凯洛夫
-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1862年
- B.1898年
- C.1902年
- D.1922年
-
能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 )。
- A.遗传
- B.成熟
- C.环境
- D.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