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土地登记代理人《土地权利理论与方法》模拟试卷(一)
-
土地权属争议解决的方式主要包括( )。
- A.和解
- B.协商
- C.政府处理
- D.调解
- E.诉讼
-
贯彻《人民公社六十条》后,集体土地范围按《人民公社六十条》确定。以下( )等几种类型作为当时可以承认的征收或使用土地的形式。
- A.用地单位所有制未变更的
- B.签订过转让、使用土地的协议
- C.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的
- D.用地单位所有制变更的
- E.占地单位给被占地单位一定补偿或安置了劳动力的,或者是原所有者馈赠的,是建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的,或者有口头协议
-
关于耕作权的效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耕作权人享有对他人土地进行耕作利用并获取耕作收益的权利
- B.耕作权人对土地的耕作利用,通常是无偿的
- C.耕作权人对于妨碍其正常耕作或者损坏其农作物的行为,有请求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的权利
- D.耕作权不可以转让、继承
- E.耕作权人对土地的保护、改良有经济上的投入的,允许其有偿转让或出租
-
土地借用权人应承担的义务有( )。
- A.爱护借用物
- B.期满返还标的物
- C.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 D.借用权不得擅自转让、出租或抵押
- E.体现公平的原则
-
确定土地( ),既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也是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前提和基础。
- A.所有权
- B.使用权
- C.他项权利
- D.用益物权
- E.空间权
-
土地使用权人放弃该部分空间的土地使用权并非土地使用权的分割转让,其原因在于( )。
- A.空间使用者对空间的利用改变了土地上空间的原有用途,而土地使用权转让后不得改变原有用途
- B.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受让人仅享有土地使用权人已使用期限余期的使用权
- C.享有该部分空间的使用权是土地使用权人正常行使权利所必须,权利人若丧失对该部分空间的使用,土地使用权也将会丧失其应有的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 D.土地使用权人使用该部分空间仍需分摊地面价值,为了平衡双方的利益,宜规定国家收回土地使用权
- E.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受让人将不享有土地的使用权
-
在立法中确定地役权的意义有( )。
- A.有利于相邻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行使权利,防止纠纷发生
- B.有利于法院合法公正地审理裁决案件,方便纠纷解决
- C.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D.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 E.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建设
-
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宅基地享有( )。
- A.占有权
- B.使用权
- C.收益权
- D.有限制的处分权
- E.配置权
-
立法上确定空间权的意义有( )。
- A.空间权的确定可以界定土地权利归属,明晰各方法律关系,实现定分止争
- B.空间权的确立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规范经济秩序
- C.空间权的确立可以稳定农村土地的承包关系
- D.空间权的确立可以维护国家利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E.空间权的确立可以保护农村土地承包人的利益
-
集体土地使用权按照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的方式向集体土地所有者原始取得。总的说来,包括以下( )四种情况。
- A.农地使用权
- B.宅基地使用权
- C.乡村公益用地使用权
- D.乡镇企业用地使用权
- E.未利用土地建设权
-
自1979年开始,我国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 )三个阶段。
- A.制度突破阶段
- B.制度建立阶段
- C.制度发展阶段
- D.制度成熟阶段
- E.制度完善阶段
-
租赁土地使用权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一种,其主体为一般主体。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外,主要包括( )。
- A.新增经营性用地
- B.存量经营性划拨用地
- C.依法取得场地经营权的外商投资企业用地
- D.临时用地
- E.改变用途、增加建筑面积而未补交地价的用地
-
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对划拨土地享有( )。
- A.占有权
- B.使用权
- C.部分收益权
- D.配置权
- E.控制权
-
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应当采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依法处置。
- A.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的
- B.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
- C.国有企业兼并非国有企业的
- D.原国有企业破产或出售的
- E.采用成熟技术进行产品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国有企业,但承担国家计划内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国有企业除外
-
征收土地的补偿费包括( )。
- A.土地补偿费
- B.安置补助费
- C.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 D.拆迁补偿费
- E.土地安置费
-
根据《土地登记规则》,土地登记的权属种类包括( )。
- A.国有土地使用权
- B.集体土地所有权
- C.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 D.土地他项权利
- E.宅基地使用权
-
对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行使权利有三条重要的限制,包括( )。
- A.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行使权利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义务
- B.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不得违反其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土地承包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 C.土地所有权禁止交易
- D.土地所有权禁止转让
- E.土地所有权禁止租赁
-
国有土地使用权因取得的方式不同分成( )。
- A.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 B.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
- C.租赁土地使用权
- D.农地使用权
- E.宅基地使用权
-
关于我国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法律规定,分散在( )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之中。
- A.《合同法》
- B.《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 C.《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 D.《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
- E.《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
-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 )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 A.5
- B. 7
- C.10
- D.15
-
关于物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权是一种财产权
- B.物权是一种用益物权
- C.物权是以一定的物为客体的财产权
- D.物权是支配型财产权
- E.物权可分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有物的物权和依照授权支配他人的物的物权
-
( )的意义在于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外的各种长期性土地权利进行确认和管理。
- A.地役权
- B.空间权
- C.用益物权
- D.土地他项权利
-
( )是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先决条件。
- A.申请
- B.受理
- C.调查
- D.调解
-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应当受理的争议调查处理申请,应在决定受理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
- A.5
- B.7
- C.10
- D.15
-
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 )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确定土地使用权。
- A.半年
- B.一年
- C.一年半
- D.两年
-
( )可进一步分为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和乡村企事业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 A.农用土地使用权
- B.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 C.未利用土地建设权
- D.宅基地使用权
-
关于企业改制和破产使用国有土地的情况,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后作为资产入股的,土地使用权确定给股份制企业
- B.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土地使用权确定给股份制企业
- C.国家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股份制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确定给股份制企业
- D.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后,出租给股份制企业的,土地使用权随之变动
-
企业通过( )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企业破产时,其土地使用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收回后,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 A.出让
- B.划拨
- C.租赁
- D.抵押
-
( )是划分国家所有土地与集体所有土地的重要依据。
- A.土改中是否颁发土地所有证
- B.土地归国家所有还是归集体所有
- C.国家土地所有权推定原则
- D.一物一权原则
-
( )是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社会最重要的财产权利之一。
- A.土地权利
- B.财产继承权利
- C.土地确权
- D.行政权利
-
( )是土地权属管理的核心内容。
- A.土地权利
- B.财产继承权利
- C.土地确权
- D.行政权利
-
我国承认耕作权的意义在于( ),防止土地浪费和发展农业,同时兼顾国家建设需要和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 A.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 B.保护土地承包人的土地使用权益
- C.加强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 D.提高土地利用率
-
土地借用权只能通过合同方式取得。土地借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报( )登记。
- A.国务院
- B.国土资源部
- C.国家土地管理局
- D.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
地役权人的( ),是指限制或禁止供役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该土地上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利。
- A.积极权利
- B.消极权利
- C.主权利
- D.从权利
-
《法国民法典》第六百三十九条规定:“役权发生于地点的自然情况,或法律所定的义务,或数个所有权人间的契约。”规定地役权取得的方式是( )。
- A.自然取得
- B.法定取得
- C.合意取得
- D.以上均正确
-
我国现行实践所承认的土地借用权,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 )。
- A.地役权
- B.用益物权
- C.土地他项权利
- D.土地配置权
-
下列关于土地抵押权定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抵押权的客体是法律允许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 B.土地抵押是实物抵押而不是权利抵押
- C.抵押人必须是享有土地使用权的债务人或第三人
- D.土地使用权抵押不影响土地上其他权利人的权利
-
土地使用权出租后,承租人取得对土地排他地占有、使用的权利。基于对标的物的直接支配地位,土地承租权应属于( )的性质。
- A.土地租赁权
- B.土地占有权
- C.用益物权
- D.地役权
-
土地他项权利是长期存续的权利,因而通常有加以( )的必要。
- A.备案
- B.登记
- C.记录
- D.密封
-
( )不受一物一权主义的限制。
- A.土地所有权
- B.集体土地使用权
- C.空间权
- D.土地他项权利
-
( )他项权利是指按照待定需要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如租赁权、地役权、耕作权。
- A.担保性
- B.积极性
- C.用益性
- D.主动性
-
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因国家、农民集体是土地所有权人,地表上下的空间所有权必然属于 ( )享有。
- A.国家
- B.城市
- C.农民
- D.国家、农民集体
-
立法规定空间使用权取得必须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空间使用权证书,通过( ),使公众得知该空间上权利的存在,既可保护权利人,又可维护土地上其他权利人的利益,使社会经济生活安定。
- A.公示
- B.公告
- C.展示
- D.交付
-
土地使用权和空间使用权的区别是( )。
- A.两者存在着范围上的不同
- B.两者的着眼点不同
- C.两者存在的前提不同
- D.以上均正确
-
以( )为标准,空间权可分为有期限和无期限空间权。
- A.客体“空间”的垂直方向不同
- B.存续期间不同
- C.空间权可否转移
- D.期限长短
-
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因为空间具有层次性,人们可以活动于其间,置物于其间,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
- B.空间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并不具有价值,只有人们开发、利用空间资源,付出了一定量的劳动后,因其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空间才具有价值
- C.空间因存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按一定量的比例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产生了交换价值
- D.空间所有权人可以通过有偿方式以取得相应的出让金或者租金等为对价而将空间使用权转让于他人行使
-
乡镇企业用地使用权的定义要点不包括( )。
- A.权利取得的基本程序,即经过依法审批
- B.权利取得的方式,即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
- C.权利客体,即乡镇企业,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独家设立的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组织、个人以各种形式合资设立的企业
- D.土地用途,即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
申请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满( )未建设房屋的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其宅基地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无偿收回。
- A.半年
- B.一年
- C.一年半
- D.两年
-
集体土地承包经营的期限为( )年。
- A.十五
- B.二十
- C.二十五
- D.三十
-
( )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土地权利。这种权利是在土地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法律关系的基础上由承包人、承租人取得的。
- A.土地承包权
- B.农地使用权
- C.土地占有权
- D.土地租赁权
-
集体土地使用权人对集体土地享有( )。
- A.配置权
- B.抵押权
- C.管理权
- D.占有权、使用权
-
租金由土地使用者按年支付,而出让金则由土地使用者一次性交付或在( )年内分期付清。
- A.三
- B.四
- C.五
- D.六
-
对短期使用或用于修建临时建筑物的土地,应实行短期租赁,租期一般不超过( )年。
- A.三
- B.四
- C.五
- D.六
-
由租赁关系产生承租人的租赁权,具有( )的性质。
- A.用益物权
- B.财产权
- C.土地抵押权
- D.土地使用权
-
法律规定,短期用地和临时用地都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其法律关系较为简单,加之其价格较低,且操作简便、灵活,因而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最适合采用( )方式。
- A.出让
- B.划拨
- C.抵押
- D.租赁
-
《合同法》中已有分期付款买卖合同出卖人可保留标的物所有权的规定,借鉴这一规定,应对分期支付出让金的土地使用者的权利做出限制,规定只可领取临时土地使用权证,待出让金全部缴纳后,再申请土地使用权证的变更登记,且分期支付出让金的期限不得超过( )年。
- A.四
- B.五
- C.六
- D.七
-
根据《招标投标法》,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投标人少于3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
- B.招标是当事人一方向数个相对人或不特定的人公布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因而投标人少于 3人的,招标不得进行
- C.拍卖是卖方以公开竞价方式在众多的买方中选定最高报价者并与之缔约,只有一个应买者.时,拍卖自然无法实现
- D.通过补交出让金而取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宜采双方协议的方式,但协议的出让金不得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高价
-
(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使用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无偿取得的或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 A.出让
- B.出售
- C.划拨
- D.抵押
-
国有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由( )审批,并发给国有土地使用权经营管理授权书。
- A.国务院
- B.国土资源部
- C.国家土地管理局
- D.国家发改委
-
用地者申请取得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需征收集体土地或占用其他用地者正在使用的国有土地的,申请用地者应向集体土地所有者或国有土地使用者支付( )。
- A.土地补偿安置费
- B.拆迁补偿安置费
- C.耕地占用补偿费
- D.A或B
-
( )原则为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的一般规则。
- A.法定程序
- B.房地一致
- C.物权法定
- D.一物一权
-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最基本的取得方式为( )。
- A.无偿使用
- B.低价转让
- C.有偿转让
- D.有偿使用和无偿划拨
-
国家土地所有权由( )代表国家行使。
- A.国务院
- B.国土资源部
- C.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 D.农民个人
-
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基金
- B.土地补偿费归土地所有权人所有,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 C.征收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 D.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人员
-
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属于使用权的有偿让与,一般采取( )。
- A.口头形式
- B.合同形式
- C.协议形式
- D.登记形式
-
建成区内或城市建成区边缘,存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该组织农民集体所拥有的土地全部变为建设用地的,国家可以依法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用地者对该幅土地享有( )。
- A.集体土地所有权
- B.集体土地使用权
- C.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 D.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
-
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被国家依法没收、征收、征购、征用为国有的土地属于( )所有。
- A.集体
- B.国家
- C.城市
- D.农村集体经济
-
( )是我国整个土地利用体系的核心。
- A.土地所有权
- B.土地使用权
- C.土地承包权
- D.土地租赁权
-
土地所有权的( ),包含着一条重要的立法原则,就是避免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耕地和其他农业用地的流失。
- A.不可分割性
- B.整体性
- C.不可交易性
- D.从属性
-
土地权利的设置坚持( )的原则,如土地权利必须由法律设定,而不能由当事人任意创设。
- A.物权法定
- B.一物一权
- C.公示、公告
- D.从实际出发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
- A.国有土地进一步私有化
- B.地主阶级构成发生变化,土地私有更集中
- C.帝国主义在我国的占地具有殖民地的性质
- D.以上均正确
-
( )是土地权利变动的基本公示方式,是判断土地权利变动生效的主要根据。
- A.土地登记
- B.土地备案
- C.土地变更
- D.土地转让
-
租赁权的客体是( ),是依据土地使用权而产生的一项权利。
- A.土地租赁权
- B.地役权
- C.空间权
- D.土地使用权
-
( )是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过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前身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 A.农民集体组织
- B.集体经济组织
- C.农村合作社
- D.个人承包责任制
-
所谓( ),就是将物权变动的意思和内容向社会公众显示。
- A.公示
- B.公告
- C.展示
- D.交付
-
从土地权利的效力来看,土地权利是( )财产权。
- A.管理性
- B.可支配性
- C.排他性
- D.占有性
-
( )是物权立法的基本原则。
- A.土地用途特定
- B.物权法定
- C.从实际出发
- D.一物一权
-
规定和调整土地权利的法律,除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外,最基本的法律就是( )
- A.担保法
- B.民法
- C.土地管理法
- D.房地产估价法
-
( )是指独立存在、不从属于其他权利的物权,如所有权、使用权等。
- A.动产物权
- B.不动产物权
- C.从物权
- D.主物权
-
( )指对土地事实上的管领,也即实际控制的权能。
- A.占有
- B.使用
- C.收益
- D.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