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1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试卷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请为小班幼儿设计一个“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的教  学活动。

  2. 举例说明学前儿童解答和自编应用题的心理特点。 

  3. 让3岁的幼儿给5个布娃娃喂水,幼儿往往只喂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而不注意那些排在中间的娃娃。

    请你运用所学的集合发展特点的知识分析这位幼儿的表现。

  4. 分析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对其数学学习的意义。

  5. 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6. 大班“认识时钟”的活动目标是什么?

  7. 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8. 空间概念具有的特点是( )

    • A.相对性
    • B.可变性
    • C.连续性
    • D.流动性
    • E.不可逆性
  9.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0.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

    • A.集体教学形式
    • B.小组活动形式
    • C.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 D.同伴互助学习形式
    • E.自学教材与探索性操作
  11. 3岁儿童处于对数量的感知阶段,其特点是( )

    • A.对大小、多少的笼统感知
    • B.会唱数,但范围不超过1—10
    • C.逐步学会口手协调的小范围点数,但说不出总数
    • D.能说出物体总数
    • E.按物点数
  12. 数学知识的特性是( )

    • A.抽象性
    • B.逻辑性
    • C.精确性
    • D.应用性
    • E.操作性
  1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是 ( )

    • A.分类、排序与对应
    • B.数、计数与数的运算
    • C.几何图形
    • D.量与计量
    • E.空间与时间
  14. 通过教育评价了解一个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达到什么等级?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

    • A.鉴别作用
    • B.诊断作用
    • C.改进作用
    • D.导向作用
  15. “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l0以内物体的数量”这一内容一般安排在( )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学前班
  16. 我们让某3岁儿童拿5个桔子,他数到5个桔子后,便把最后一个(第5个)桔子拿过来。说明儿童没有形成( )

    • A.一一对应观念
    • B.数的包含关系
    • C.序列观念
    • D.类比观念
  17. 幼小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产生有效的合作和交流,这反映了此时儿童学习数学具有( )

    •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 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
    • 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
    • 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18. 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主要在于应用题的特点( )

    • A.无实物直观,又无表象作为思考的依托
    • B.由数字和符号组成
    • C.属概念水平
    • D.来源于生活
  19. 下列数学活动的名称中,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语言给活动定名的是( )

    • A.《学习7的加减》、《认识序数》
    • B.《数量统计》、《认识货币》
    • C.《剥豌豆》、《奇妙的口袋》
    • D.《数的守恒》、《点数5以内的数》
  20. 幼儿学习测量采用的测量方法是( )

    • A.自然测量
    • B.尺子
    • C.量杯
    • D.天平
  21.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

    • A.只与形体本身的复杂程序有关
    • B.只与教育训练有关
    • C.主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教育训练有关,同时也与形体本身的复杂程度有关
    • D.与幼儿个人喜好有关,与教育训练无关
  22. 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思想进行数学教育,这反映了他的( )

    • A.教育观和知识观
    • B.儿童观和知识观
    • C.教学观和发展观
    • D.教育观和儿童观
  23. 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活动设计中的重点是( )

    • A.活动的名称和活动的目标
    • B.活动的目标和材料的提供
    • C.材料的提供和活动规则
    • D.活动的规则和活动的评价
  24. 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地将物体连续分类是( )

    • A.标准分类
    • B.逻辑分类
    • C.层级分类
    • D.等量分类
  25.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是培养( )

    • A.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
    • B.情感表达方面的目标
    • C.行为技能方面的目标
    • D.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
  26.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 )

    • A.数学知识
    • B.数学技能
    • C.数量关系
    • D.操作活动
  27. 儿童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个从个别事物相联系到理解其( )

    • A.一般和逻辑意义的过程
    • B.本质和逻辑意义的过程
    • C.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
    • D.本质和普遍意义的过程
  28. 儿童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过程是( )

    • A.同化
    • B.顺应
    • C.适应
    • D.平衡
  29. 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要落实到( )

    • A.学科知识上
    • B.教学评价上
    • C.儿童发展上
    • D.教学方法上
  30.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特点是其对( )

    • A.抽象逻辑思维的依赖
    • B.直觉行动思维依赖
    • C.表象和符号的依赖
    • D.动作和具体形象的依赖
  31. 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 )

    • A.“数知识”的过程
    • B.“数运算”的过程
    • C.“数概念”的过程
    • D.“数操作”的过程
  32. 数学教育能够使儿童充分体验并注意到蕴含在具体事物背后的( )

    • A.科学关系
    • B.数学关系
    • C.抽象关系
    • D.逻辑关系
  33. 1岁左右的儿童在玩球时,会根据当时的情境做出判断,采取行动。但是,当儿童把球滚到他的视线以外时,他往往不能根据“经验”去寻找。这说明他的思维转换局限于( )

    • A.具体动作
    • B.抽象思维
    • C.具体形象
    • D.抽象判断
  34. 儿童要掌握数学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 )

    • A.知识基础
    • B.逻辑观念
    • C.生活经验
    • D.心理特点
  35. 在整个学前阶段,儿童对数学的理解都处于( )

    • A.从动作到思维的发展过程
    • B.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 C.从实际到理论的发展过程
    • D.从操作到运算的发展过程
  36. 数和数学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的逻辑智慧和抽象能力达到了( )

    • A.成熟的水平
    • B.应用的水平
    • C.分析的水平
    • D.综合的水平
  37. 儿童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类数学概念发生过程的( )

    • A.浓缩和复演
    • B.再现和重复
    • C.再现和回归
    • D.回归和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