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主观

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3所示。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__________开始。(2分)

(2)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鸡和玉米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4分)

(3)此生态系统一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6分)

(4)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__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3分)

参考答案
查看试卷详情
相关试题
  1.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具体内容要求是:知道鸟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某节教材内容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然后观察鸡卵的结构,最后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更加清晰地知道鸟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0分)

    (2)设计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20分)

  2. 材料: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的课堂提问设计:

    ①展示课件几幅漂亮的图,提问:探究动物对植物的影响?

    ②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还有哪些作用呢?

    ③有人还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场草.牧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为什么呢?

    ④阅读资料1,分析讨论人类能随意剿灭麻雀吗?为什么?阅读资料2.分析讨论野兔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阅读资料3,分析讨论蝗虫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以上资料说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有何作用?

    问题:

    (1)上述提问体现了提问设计的哪些原则?(10分)

    (2)说明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10分)

  3. 材料:

    种子的萌发

    教师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种子萌发的资料,或者向家长了解“春种”时农民要做的事。上课时,在复习种子的结构后,教师请学生谈谈“春种”时农民要做些什么,并请学生把在家萌发的种子拿出来展示。教师发现有个别组没能拿出成果.让他们谈一谈原因,有个别组说他们在做实验时水放少了,有个别组说不出原因。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组的实验成功了,而有些失败了,使学生意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鼓励学生猜测种子萌发可能需要什么环境条件。

    大多数学生猜测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光照、肥料、土壤等。教师选择“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法.播放一段种子萌发多组对照实验录像,给予学生提示。然后请各组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其他条件的实验方案。课后执行实验方案。

    问题:

    (1)本实验属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简述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8分)

    (2)作为一名教师,在这种学习活动实施阶段应做些什么工作?(12分)

  4. 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3所示。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__________开始。(2分)

    (2)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鸡和玉米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4分)

    (3)此生态系统一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6分)

    (4)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__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3分)

  5. (1)人类遗传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和__________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的发病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__________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典型的__________分离比例。(6分)

    (2)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__________之分,还有位于__________上之分。(9分)

  6.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 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 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7. 下列属于种问竞争实例的是(  )。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8. (  )适用于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概念、原理、公式等。

    • A.演示法
    • B.讲授法
    • C.谈话法
    • D.讨论法
  9. 下列显微镜操作正确的是(  )。

    • A.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 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 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
    • D.在观察脂肪的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
  10.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
    •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