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请完成以下关于改革的话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秦王扫六合》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3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关联?(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哪一项改革内容?(3 Yt)
(4)材料三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3分)
(5)试分析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4分)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课文摘录:
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请求禁烟。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剐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师会馆最初出现于明初永乐年间.那时是一个安徽芜湖籍官员俞谟捐出自己的住宅,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出现了官僚试子会馆的分化.即官僚试子会馆一分为二,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
材料二
通讯设施的改进缩短了空间距离.开埠通商后,近代邮政渐次展开,中国的电报业也开始创设.电报等现代通讯工具让异地同乡会馆间有了联系通道。而报纸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科举制度废除后,北京的许多会馆演变成同乡会,会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功能亦随之演替。有不少革命志士、文人学者纷纷借助于会馆,取得了他们从事自己事业的相对安稳的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等政治家时常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京城的同乡会馆可以发动各地同乡会馆举行联合行动,敦促地方政府在清除政治积弊、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北洋时期许多省的会馆直接成为政治活动的集会地和演说地,并且对抑制西方侵略势力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产生了积极影响。留日学生利用会馆,先培养省籍意识,再扩大为国家意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自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会馆创办刊物宣扬爱乡爱国情怀,鼓励同乡利用会馆这个平台凝聚力量,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王日根《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会馆的主要功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会馆功能的演进及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作用。(6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生: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师: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生: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例如,发达国家希望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既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又能够发展经济,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生: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1)请对该教师的教法做出评析。(8分)
(2)结合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8分)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请完成以下关于改革的话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秦王扫六合》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3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关联?(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哪一项改革内容?(3 Yt)
(4)材料三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3分)
(5)试分析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4分)
简述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10分)
简述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作用。(10分)
简述历史教材和历史教科书间的关系。
“它认为社会的改良和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完全是人类自己的事情,并不是神的恩典。人需要通过自我能力的展现来完成历史。”这段话适用于解说( )。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四川省200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
2008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实务模
2004年上海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2010年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
江苏2010年《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
2010年湖南会计从业考试《初级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