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试题及答案(二级)
-
简述劳动规章制度实施的必要条件。
-
简述劳资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
简述员工民主参与的概念。
-
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手段主要包括哪些?
-
按用工形式分,特殊劳动合同可以分为()。
- A.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 B.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 C.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D.劳务派遣劳动合同
-
影响我国劳动力供求的因素有哪些?
-
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有()
- A.技术经济特点
- B.发展阶段
- C.工会化程度
- D.地理位置
- E.熟练劳动力所占比重
-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维护其企业秩序和经营活动秩序而制定、颁布执行的书面的()的总和。
- A.规划
- B.程序
- C.条例
- D.规定
-
员工参与的财政形式,即分享制较为典型的包括()?
- A.绩效工资制
- B.组织所有权分享制
- C.团队奖金制
- D.报酬分享制
-
下列哪些情形中,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才能解雇劳动者()
- A.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 B.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 C.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 D.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
劳动力市场交易的行为,以下哪些情况符合“互惠”的标准()
- A.所有人都受益没有人受损
- B.部分人受益,但没有人受损
- C.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可补偿受损者之损
- D.所有人都受损,但受损者的损失相同
- E.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不能补偿受损者之损
-
以下哪些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 A.劳动合同期限
- B.试用期
- C.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姓名
- D.保密协议
-
可以约定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是()。
- A.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 B.提供上岗前培训
- C.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
- D.违反竞业限制约定
-
以下属于医疗保险的待遇是()
- A.一般享有期限为3-24个月,可延长6个月
- B.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满一个月以上的,单位停发工资,改为病假工资
- C.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满一个月以上的,医疗期满后,经鉴定后,可享残疾待遇
- D.用人单位和职工公担,具体比例地区政府规定
- E.无期限规定
-
外部招募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 A.进入角色慢
- B.筛选的难度大且时间长
- C.招募成本高
- D.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
下面哪些属于雇主提供的重要福利项目()
- A.节假日支付的报酬
- B.失业、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项目
- C.午餐和食品补给
- D.婚丧补助金
- E.免费交通
-
劳资协商与集体协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A.协商主体不同
- B.协商内容不同
- C.协商程序不同
- D.协商决定的权限不同
-
关于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法学界有不同意见()
- A.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只是劳动行为
- B.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工资
- C.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只是劳动力
- D.劳动法律关系客体不只是劳动行为或劳动力
-
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有()
- A.企业人员构成
- B.生产工人劳动时间的利用
- C.技术装备程度及利用效率
- D.管理方面
- E.技术方面
-
以下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本的区别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资本需要依靠人力资本为依托才能发挥价值
- B.物质资本呈现出边际报酬递增趋势
- C.人力资本是一种有形资本
- D.人力资本的效能是固定不变的
-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有利于()的费用与行为
- A.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
- B.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
- C.提高劳动者生活质量
- D.增加劳动者收入水平
-
工资的基本职能有()
- A.分配
- B.保障
- C.激励
- D.杠杆职能
- E.约束
-
以下属于工伤的是()
- A.在工作时间、场所,因公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 B.因公外出受到伤害,或失踪
- C.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或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
- D.抢救灾害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受到伤害
- E.军队服役受到伤害,已取革命伤残证,到用人单位复发
-
组织重大事项沟通会议的要点()
- A.文件的准备
- B.与会人员的选择
- C.会场控制
- D.平等沟通
- E.所有企业管理人员不得缺席
-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何种情形,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 B.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应当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 C.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应当提前7天以书面方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 D.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应当提前15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
分析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
- A.标题
- B.主题
- C.前言
- D.正文
- E.结尾
-
劳动规章制度的实施主体是()。
- A.劳动者
- 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 C.用人单位
- D.用人单位与工会
-
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原则,是指政府、工会组织、()三方共同参与劳动关系的协调。
- A.企业组织代表
- B.企业
- C.劳动者
- D.用人单位
-
用人单位可以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即不超过()年的时间内,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
- A.1
- B.2
- C.3
- D.4
-
以下关键岗位的界定方法中,哪种需要重复评价三次取平均值()
- A.岗位排列法
- B.岗位分类法
- C.因素计点法
- D.因素比较法
-
根据现有的《劳动法》规定,我国职工劳动就业的最低年龄是()
- A.14周岁
- B.16周岁
- C.18周岁
- D.20周岁
-
养老保险中职工缴纳不满()年不享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一次性给付本人。
- A.15年
- B.10年
- C.5年
- D.2年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位发展战略为制定劳动标准确立了核心思想
- B.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是实现单位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 C.单位发展战略随着用人单位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
- D.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是制定单位发展战略的基础
-
()是指要将员工视为单位的利益相关者,遵循公平的原则,充分考虑劳动者的权益,实现劳动关系健康和谐、化解劳动争议,避免劳动冲突。
- A.合法
- B.合情
- C.合理
- D.合规
-
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中没有()。
- A.劳动者的和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 B.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 C.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D.劳动者的薪资
-
劳动标准是指对劳动领域内的()事物、概念和行为进行规范,以定性形式或者以定量形式所作出的统一规定。
- A.常规性
- B.标准性
- C.一般性
- D.重复性
-
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和宗旨是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的()权利。
- A.雇主
- B.工人
- C.雇主和工人
- D.政府
-
我国于()年颁布了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A.1994
- B.1995
- C.1996
- D.1997
-
当企业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对同一事项做出规定且规定内容不一致时,应当优先适用()。
- A.规章制度
- B.合同约定
- C.经职代会讨论决定具体依据
- D.从“新”原则
-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
- A.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1亿元以上经济损失
- B.10-30人死亡,50-100人重伤,0.5-1亿元损失
- C.3-10人死亡,10-50人重伤,0.1-0.5亿元损失
- D.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0.1亿元以下损失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遵守劳动规章制度是全体职工和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 B.遵守劳动规章制度不是全体职工和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 C.遵守劳动规章制度是全体职工和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是约定义务
- D.遵守劳动规章制度是全体职工和用人单位的约定义务不是法定义务
-
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只停留在文本阶段,未被进一步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这是劳动规章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 A.形式化
- B.空洞化
- C.短期化
- D.主观化
-
凡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集体合同,其有效期一般应视为()。
- A.六个月
- B.—年
- C.两年
- D.三年
-
()是国有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主要政策依据
- A.《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控股企业厂务公开制度规定》
- B.《关于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
- C.《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房公开制度的通知》
- D.《企业民主管理规定》
-
法律规定只要一家有代表性的工会与资方签字,集体协议即行生效,其余工会都必须遵守的国家是()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日本
-
以下不属于冲突管理系统的特征的是()。
- A.冲突管理系统的有效措施,必须和组织文化、组织战略相协调
- B.冲突管理系统一般需要有广阔的覆盖面和多样的解决方式
- C.冲突管理系统致力于主动地应对冲突
- D.冲突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无需较高的素质和技能,易于企业操作
-
()参与制度以企业业绩为基础付给员工
- A.下行参与
- B.上行参与
- C.报酬分享制
- D.组织所有权分享制
-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即依照劳动法律规范参与劳动法律关系,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一方是(),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 A.劳动者
- B.政府
- C.用工单位
- D.公民
-
劳动关系协调人员进行协调时违背国家劳动政策、法律法规调解劳动争议,违背的职业道德准则是()。
- A.规范、公正、合理
- B.遵章守法、严谨求实
- C.公平自愿
- D.以人为本,客观公正
-
企业重大决策必须通过厂务公开听取职工意见,并提交()审议
- A.企业党政联席会
- B.企业工会
- C.董事会
- D.职工代表大会